返回第九章 自己为矛盾体(第2/3页)  七月的乡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孩子的利器呀,乡村的穷人更喜欢和更容易沉溺于屏幕和电子产品,而富人们崇尚不玩手机,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的生活,这是不是手机成瘾呀。真的,这个问题也刺激了我的神经。现在,乡下的孩子父母缺位,年轻人出去了,把孩子留下来,主是隔代教育,缺少玩伴和寄宿制度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乡下的基础设施匮乏,娱乐生活单调乏味,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农村的孩子就无处可去。从前,乡村孩子的童年,是逮鱼抓虾掏鸟窝,弹珠跳绳捉迷藏,后来,电视的普及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上山下乡孩子们慢慢的也不看电视了,毕竟那块屏幕里什么都有,而且还能见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在自然中嬉戏的孩子们,现在,都干什么呢。晓涵姐,如果说现在的孩子如今却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吗?是的,现在孩子大多处于盲目模仿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自我约束力低下的时期,一旦几个孩子开了玩游戏的头,就很容易形成示范效应。家里的几个孩子总是围在一起,端着手机,熟练地走位团战有人开口带带我就会有人出来充当大哥,网络的虚拟世界承载了农村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构建了他们对于外界的想象。但在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游戏,也造成他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过度沉溺于游戏同时有可能助长农村孩子的反学校心理,他们会在课堂上制造各种混乱来表达对学校的抗拒,以此来表示瞧不起作为知识代言者的农村老师,这种反学校心理具有屌丝和土豪的双重属性。还有一个问题呀,那就是现在的孩子爱撒谎,在学校调皮捣蛋,和老师唱反调,回家偷手机玩,口无遮拦得开玩笑,还偷了寺庙给新人的钱,带着朋友通宵上网。或许是因为愧疚于长时间不在女儿身边,或许是因为离开女儿太久一时不知如何管教,刚回来的妈妈在看到女儿的陋习后,没有直接训斥女儿,而在不断发现女儿的坏习惯后,她的忍耐也慢慢到了极限。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问题,很普遍。可是,有多少人有焦虑感?乡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要求很简单:走出去,养活自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子女的未来未必就有更开放和豁达的心态,看似开放的教育理念或许是因为他们长期不在孩子身边陪伴,心有亏欠。又或许是在他们狭窄的眼界里,孩子长大之后如果能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老师,这就已经是一件足够向乡里乡亲夸耀的事情了。读书无用论一直肆虐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之中,换句话说,家里越穷,越觉得读书无用。贫穷限制了家长的想象力,也早早地给孩子的命运进行了无情的宣判。家长的想法最直接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既然读书无用,那么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就会游手好闲c无所事事,不完成课业,甚至会无故扰乱课堂纪律。为了避免意外伤害,现在的中小学很少组织大型的学生出游活动,手机游戏巧妙地填补上了课余时间的空档,孩子们可以在游戏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以此缓解农村生活的无聊和对父母的思念。我觉得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是的,现在我们在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和时代。社会的洪流滚滚袭来,我们这一代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这个断裂的时代。也许,清浅提出的建立一个图书馆的事,真的是一个好事呀。是的,如果真的建立起来,我会支持的。说到断裂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整个阶层无法被包容到整体的社会结构之中,他们被迫成为漂泊者,成为社会的病症和问题。现在乡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了上个世纪打工潮时代的遗留病症,我亲眼看到一些孩子孤僻乖张敏感孤单焦虑迷茫。如果把孩子带走,会是什么样呀?尽管户籍制度已经有所松动,但长期以来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顽固,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七月的乡村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