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四章 好诗(第3/4页)  盛唐不遗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敢接受,直到他奶奶发话,这才战战兢兢的接下糖果,并小心的收好,然后,仍旧怔怔的看着身边的众人。

    “老人家,我们之前并没有见过,你为何说我是你们全村的恩人呢?”

    李安非常好奇的问道。

    老太太,连忙说道:“恩人有所不知,我们村子就在南边不远处,一直以来都是人多地少,遇到丰年还好说,若是遇到灾年,那是肯定要饿死不少人的,虽然朝廷会赈灾,可道路难行,待朝廷的救灾米粮送下来,已经有不少人被饿死了,我们家老头子就是被饿死的,他身子骨不好,若是能多撑一天,朝廷的救灾米粮就能送到了,哎!”

    叹息一声之后,老太太继续说道:“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恩人在这里修了大桥,以后就算有天灾,朝廷的救灾米粮也能很快运到我们村里,平常,我们还能从大桥去北岸的鄂州城里,卖点土特产啥的,孩子们也能更加方便的去北岸找活儿干,走亲戚也方便太多了,以前,因为要过江,一年走不了几次亲戚,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天天走亲戚都可以,哎呀,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以前,我们村子里的人,一年才能吃上一顿肉,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每家每户一个月都能吃上两三回肉了,人也都比以前精神了,这些都多亏了恩人啊!若没有这座大桥,我们的日子不可能变得这么好,出行也不可能变得这么方便。”

    别看这老太太年纪比较大,见识和文化也没有多少,可说起话来,那是一条一条的,看上去倒是挺能干的,一看在村里就是一号人物,是能够帮助大家伙儿的风云人物。

    李安甚至都能猜到她的职业了,或许是个媒婆也说不定,因为这份口才和神色,真的很像媒婆。

    毕竟,人的口才一般都是练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人的口才才持续的进步,而乡下的老太太,练习口才的机会不多,只有媒婆这类职业的人,练习口才的机会才比较多,说话才能比较的得体。

    老太太说的非常的清楚,李安自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原来老太太所在的村庄,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而因为李安修建了鄂州大桥,让这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变的比之前好了太多了,如此,才把负责修建大桥的李安当成了他们村的大恩人。

    这与后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个道理,若没有人挖井,周围的人就都没有井水吃,所以,在吃水的时候,要感谢挖井的人,而同样的,若没有李安负责造桥,附近这个村落的老百姓,就难以过上好日子,如此,他们自然要非常感谢李安才是,是李安的造桥行动,让他们有了过上好日子的前提。

    李安与老太太聊了好一阵子,也算是了解了底层百姓心中的想法,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富裕了,但并没有丢了良心,对让他们富裕的人,是非常感激的,而这份感恩之心是颇为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让人喜欢的。

    李安在大桥耽误了很长时间,同时,也耽误了这对祖孙赶路,所以,在离开大桥之际,李安要求当地的官员,用一辆马车送这对祖孙出发,以免天黑之后,这队祖孙还到不了她们要去的地方。

    上了火车之后,李安与李寒露仍在谈论刚才发生的事情,越谈越觉得非常的有趣。

    直到此时,李安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李寒露二人见了她们一次之后,就有一种很有缘分的感觉,因为这个对祖孙确实很有意思。

    列车按照既定的速度,不快不慢的向预定的目的地进发,大概还需要好多天的时间才能抵达长安城,不过,李安已经返回本土的消息,会更快的被送回长安城。

    因为是大唐工业化的灵魂人物,所以,得知李安返回之后,所有人都极为重视,不论是朝廷的贵族和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把这个事情作为最大的谈论资本,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谈论李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