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3章 以海制海、以海海养海(第1/2页)  振奋新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总统大人、应该知道倭寇之祸,没有了陆地的东南势力,其实比有陆地的更难对付,他们会行踪不定,在整个东南沿海作乱。郑家本来就是海寇出身,在海上为匪他们最为擅长。以有形对无形,朝廷会很难根除匪患。倭寇之祸困扰了我大明百年,朝廷屡剿不灭,罪臣觉得应对东南反贼不能重蹈此前的覆辙。”

    这个施琅果然是有点本事,能一下说到问题的症结上。以正规部队打游击散勇,确实是个比较麻烦的事,特别是在海上他们又有广阔的退路。不过这个人,有点太傲和太楞了。吴贞毓是什么人?是大明国政院的总统领,是有数的几个权势大佬,施琅居然当面说出老吴的眼界局限,就不怕被穿小鞋啊!

    害怕吴贞毓会继续反驳施琅,从而让这次谈话不愉快,李振新在施琅说完话之后,连忙带起了节奏,让整个话题往前走。“依施将军之见,朝廷的该如何应对海寇为祸的局面?照某看来,不管是何时光复东南,其都有退居海外作乱的可能,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趁早行动哪。”

    “总裁这是考较罪臣,其实朝廷已经布置了。大练水军,以海制海当是上上之策。罪臣到了登州和天津之后,看到这两个港口的形制,就知道朝廷对于海患已经早有腹案了。”

    “是吗?哪你觉得朝廷要是发动光复东南的战事,海军该如何行动?”

    “罪臣以为,海军应该先行占据大员岛、澎湖等外岛,将海寇压缩在东南近海一线,然后再从陆上抄其腹地,到时候东南的反贼进退不得,定会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荡平天下。”

    “先占大员、澎湖,再图东南?这倒是个令人意外的方略。施将军觉得,朝廷和海寇相较,在海面上双方的优劣是什么?”

    “某以为朝廷的优势在于兵械,火轮船、火器比海寇要强,且朝廷有雄厚的兵械制造实力,用不了一两年舰船数目会和海寇不相上下。朝廷的劣势在于对海情不熟,海军又是新建,兵卒在海战中很难和那些积年老寇相较。”

    到底是历史上有名的名将,一眼就能看出虚实,通过几句话说出大明海军目前的短板。事实确实如此,纯比较明面上的实力,用不了多长时间,海军就能赶上郑家了,可在底蕴上,要想追上郑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家纵横海上已经数十年了,没点老本怎么能行?

    总得来说这次见面,施琅的表现让李振新大为改观。抛开历史成见,人家确实各方面的素质都不错,是个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在战略眼光上,甚至要比张名振更适合当海军司令。老张这人就是大明传统的武将,赤胆忠心,领兵作战没啥问题,可就是没啥大局观,很难在全局战略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施将军,先到住处休息几天。本座这边和朝中的几位重臣商议一下你部具体的安置计划,这两天就给你们一个妥善的方略,好安军心。”

    将施琅先打发回宾馆后,李振新急忙和吴贞毓、肖正南等人商量对施琅等人的使用计划。

    “邦德、施琅所说的观点是不是正中你的下怀了?怪不得你对光复东南一直不急,原来是担忧倭寇之患啊。”

    “此前确实有这个担忧,郑家本来就是倭寇余脉,大明的海防被这些人搅合的数百年不得安宁。由不得我不谨慎对待,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禁海的办法防倭。”

    “若是依照施琅的方略,能彻底杜绝倭寇之祸吗?”

    “任何事都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不过他的说法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麻烦。以海制海是解决倭乱的最好方式。以前朝廷不用此策,是因为没看到海上巨大的利益,养海军是赔钱货。现在咱们得换个眼光来看问题,天津港一年的海税就能过千万,若是海路通畅这方面的收入再翻两三倍都不在话下。以海制海的前提是要以海养海,目前来看养一支强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振奋新明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