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8章 试水的嘉谷海鲜(1/2)(第2/3页)  超级农业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的大黄鱼,基本上是仿野生大黄鱼养殖;萧子全不会全信卖家的话,但他的眼睛和嘴巴不会欺骗他。

    色金黄、体梭形、鳃鲜红、肉蒜瓣……从外观来看,确实可以媲美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长年游历深海,要随时躲避天敌追捕,动作迅猛敏捷,因此体型修长、曲线流畅,鱼肚紧实。而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生活悠闲,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对比嘉谷大黄鱼,起码证明了一点,其有充足的运动。

    再一品,那肉质细腻滑嫩啊,极富海味之鲜美,更是瞬间勾起了萧子全舌尖上的美好回忆——他是江南省舟山人,印象中,野生大黄鱼就是这个味呐!

    他下意识地评估了一下价格,顿时泪目了。在野生大黄鱼几乎绝迹的今天,嘉谷这“类野生”大黄鱼,每斤起码也要几百元吧!

    紧接着是牙鲆。

    牙鲆在国内又称比目鱼,不算难得。但,这么大个头的牙鲆,就极为难得了。

    萧子全看着起码有三四斤的大牙鲆,又要泪目了。

    ——大个头牙鲆可是他们雪山酒店的招牌菜品啊,平时都很难有这么大个头的海捕牙鲆,每斤至少得六七十块钱吧!

    毕竟,生长在原生环境中,嘉谷大牙鲆虽然也是养殖鱼,但完全可视为野生牙鲆的替代品好吗?

    还有那鲍鱼!

    嘉谷在渔场养殖的鲍鱼品种,是吉品鲍,其与禾麻鲍、网鲍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鲍。

    在市场销售中,网鲍因个大而价格昂贵,寻常食客无法消费,所以市场上多以吉品鲍最受宠。

    在追求“头”的鲍鱼界,大鲍永远比小鲍受青睐——国内评估鲍鱼质量等级按头数计,所谓“头”指的是一司马斤(约0.6公斤)里有大小均匀的鲍鱼多少只,如2头、3头、5头、10头、20头等,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的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即所谓“千金难买两头鲍”。

    嘉谷吉品鲍这个头,大概也就30头,貌似等级不高。但,你只要想想嘉谷渔场才建立多长时间啊,充其量也就两年多吧,能有这个头,萧子全只想对嘉谷献上自己的膝盖。

    细看,嘉谷吉品鲍鲍身隆起,形如元宝,色泽金黄;细品,味道浓香,细嫩而有嚼劲,上品!

    萧子全再次泪目了,除了从岛国进口,国内哪里见得着这种品质的吉品鲍啊?哪怕个头小了点,嗯,怕不是一斤要两三千元吧!

    而且,鲍鱼极其“娇气”,对环境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嘉谷渔场环境之优越。

    ……

    每一样嘉谷海鲜,品质和风味都符合萧子全的期待。嗯,就是售价估计不怎么会符合期待。

    哪怕是只品一口,萧子全都知道,嘉谷出场的海鲜,秉承了嘉谷体系一贯的高品质。

    以他的专业眼光来看,这种鲜美味道直冲脑门的海鲜一旦出现在市场上,肯定会引起一场剧烈的美食飓风!

    几乎是心有灵犀,其他品尝了嘉谷海鲜的采购代表,也是不由自主地发出各种赞叹。

    从商业谈判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在进行供货谈判之前公然表达了对这些产品的由衷喜爱,无疑是一种把自己置于弱势的做法。

    但是,品质绝佳的嘉谷海鲜,在瞬间征服了他们的胃,也征服了他们的心!

    萧子全与依然笑眯眯的何磊对视一眼后,也无奈而笑了。

    无所谓了,所谓的谈判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嘉谷一向处于强势地位,产品供不应求,还谈判个球啊。

    更何况,做高级餐饮的,本身面对的客户群体都是舍得花钱的大客户,不怕食材贵,就怕食材不出彩。

    有了结论后,各家餐厅代表根本顾不上欣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