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远之则怨(第3/5页)  永徽迷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都说佛堂是清净之地,薛讷每次来此处,却都是难以做到“一心无挂,四大皆空”,心头说不出的难受。但眼下地宫塌了一半,樊宁不知所踪,薛讷根本没有心思想旁的事,他接过薛旺手中的裘裳,低声夸道:“你来的很是时候,我出门去了,若是……”

    “哎哎,郎君别乱跑”,薛旺瘦猴似的麻利蹿上前,挡住了薛讷的去路,“真的是太子殿下传郎君往东宫去,方才张侍卫亲自来通知的。”

    清晨才见过面,怎的现在李弘又传他去东宫呢?薛讷记挂着樊宁,又担心李弘那里有事关案情的要紧事,两下为难只恨分身乏术,最终无奈地披上衣衫,策马驶向了东宫。

    方才生死一线间,樊宁冲过落土的地宫外城,差一步就要被活埋在薛讷的卧房之下,成功从小门钻出后,樊宁坐在慎思园的梨树下,只喘了一口气,便急匆匆翻墙出了平阳郡公府。

    疯了似的不知逃了多久,樊宁来到一个背街无人的小巷,靠着墙喘了半晌的气,抖落满身尘土,思索着该往何处去。

    方才她行动得略显焦急,此时逃出来没有戴傩面,虽有满身泥灰,让她看起来像个泥巴糊的说唱俑,但她昨夜才与刑部官员、羽林军士兵交过手,这般堂而皇之的守在外面等薛讷未免太过招摇。

    但这偌大的长安城里,又有何处可以容身呢?樊宁思来想去,忽然心灵福至,迅速向心中那个略微模糊的地址奔去。

    薛讷赶来东宫时,李弘正在准备明日朝会所用的文书。薛讷匆匆行礼,见四下无人,拜道:“殿下,方才府中出事了,樊宁不知何处所踪,臣得赶快去将她找回来,如若不然,一旦落入刑部官差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你今日说话倒是快”,李弘难得满脸肃然,从文书中抽出一页黄纸,递向了薛讷。

    薛讷接过,只见其上书着“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信笺背面则是四个大字“永徽五年”。

    “昨夜有人将此物送至东宫来,外面包的是公函的布袋。本宫看这话寻常,但后面 ‘永徽五年’四个字就颇有意味了,所以来找你看看。”

    薛讷顾不上回应李弘,径自望着那信笺,入了定似的,一动不动。

    李弘知晓薛讷的习惯,分毫不打扰,静默等待,直到薛讷微微偏头,似是回转过了神思,方问道:“怎么样,慎言,可有什么发现吗?”

    薛讷抬起俊秀的脸,霍然一笑,眼中流动着欣喜与感怀:“回殿下,臣……没参透此话何意,但这字体,像是李师父的字……”

    “李师父?李淳风?”李弘神色愈加肃然,吩咐道,“来人,把历年密局阁的呈书拿来。”

    但凡薛讷来,李弘殿外都只留张顺一人,听到李弘召唤,他朗声一应,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便抱了一堆文书来。

    薛讷与李弘分成两垛各自翻看,很快便翻完了,两人望着对方,眼中俱有困惑。

    李淳风究竟往何处去了,为何弘文馆别院纵火案发生那一日,他便也失踪了,今日送信来,又不知所云?

    薛讷意识到,李淳风的顾虑或许在于东宫有内奸,声音极轻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臣不知为何李师父会写一句《论语》送来,樊宁日日与李师父待在一处,或许能更明白其中内涵。”

    “旁的不懂,但这 ‘永徽五年’,是安定出生与去世的年份,联想到最近的案子,本宫不得不多心啊……樊宁人在何处?本宫要亲自问她。”

    平康坊背离主路的小巷里,樊宁攀住希声阁的木柱,麻利轻快地爬上了二楼,推开了小窗钻进了房中,她四下张望着,却四处不见人,挠挠小脸儿,轻声唤道:“红莲姐姐……红莲姐姐?”

    樊宁与红莲曾同长在李淳风膝下,两人性情迥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永徽迷局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