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福祸相依(第2/3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底每亩能收上多少,那得等秋收之后才知道。

    ...........

    张家里。

    张邦坐在田埂上,他人倒是老样子,穿着麻布制作的衣裳,头上束发,走起路来巍巍颤颤。

    但是脸上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叹息。

    张邦看了看眼前的田亩,水稻长的不如去年强壮,垂落下来的稻穗,有许多都是干扁的,不如去年饱满。

    张邦伸出右手捏住一粒稻谷,剥开谷壳一看,空的。

    “今年的粮食,每亩有一百二十斤就不错了。交了三成田税,差不多剩下八十斤。索性去年丰收,留下不少去年的陈粮。今年也不至于饿肚子。只是希望来年,又能丰收吧。”

    张邦叹息道。

    农民就是这样,靠天吃饭。

    十年之中,四年丰收,四年欠收,两年绝收,都算是不错的了。均匀一下,还是能够果腹生存的。

    但如果连续两年绝收,那就真的惨了。

    一个地方就要乱了,农民就会变成流民,攻城略地,然后天下大乱。

    索性今年房陵的官府非常给力,与民联手建造了许多水坝,又加上到底是下了几场小雨,庄稼只是欠收,而不是绝收。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时候,张邦的大儿子来寻老父。他见张邦呆呆坐在田埂上,不由安慰道:“父亲今年只是欠收,不是绝收,挨挨还是能过去的。再说了,在山下总比在山上强多了,今年山下良田都欠收,山上日子肯定更不好过。”

    说起此事,张家里的人们都非常庆幸。庆幸当日村民与关平在山中预见,并在关平的劝说下,下山来做了良民。

    去年丰收,今年只是欠收,匀一匀还是能过去的。若是都呆在山上,去年丰收还好说,日子好过一点,今年粮食欠收,山民恐怕多的是要忍饥挨饿的人,甚至饿死也有可能。

    此刻房陵郡在关太守的统帅下,招募山民下山,人口从十几万翻到了三十几万。但是山民不可能全部下来,大巴山上,以及房陵内的山区,肯定还有许多山民。

    那些上的日子,哎。

    张邦的大儿子很庆幸。

    “我只是发个呆,又不是垂头丧气灰心丧志。你别多想。”张邦回过神来,听了大儿子安慰的话语,笑着说道。

    “嗯。”张邦的大儿子嗯了一声,放下心来。

    之后,便是轰轰烈烈的秋收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今年年仅不好,但也不可能放着粮食烂在田里。

    这可是口粮啊,民以食为天。

    张家里的百姓们,纷纷打起精神,拖家带口,开始展开轰轰烈烈的秋收行动。秋收之后,里长张邦统计了一下今年里中收取的粮食,与他估算的一样,平均每亩产粮一百二十五斤。

    种了一辈子的田,张邦的眼神还是狠毒辣的。

    今年已经很惨了。但是张邦没有克扣隐瞒,将税收所必须的粮食先整理好,等亭长来收取田税。

    先不说现在天下战乱,能有个安心的地方种田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收取三成的税收真的不是很高。

    曹操都是对半分呢。

    再说了,咱们房陵郡太守大人仁德,乃是明府,恩惠在民。张邦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绝不是刁钻奸猾的小人。

    该交税的,还是得交税。

    而整个房陵差不多都是这么一个情况,正所谓关太守明府,恩德在民,于是人怀自吏,官不容奸。

    上至关平,马良,孙乾,伊籍,下至张邦这样的里长,全部都是好官。

    就算不是好人,你也必须是好官。

    否则,官场便没有容身之处。

    这便是一方之主的权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