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利弊(第2/3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亩,变成了十二亩,节省的人力,果然可观。”关平对此很是满意。

    事情便这样定下了,秘密建造曲辕犁,还有新式水车。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份,天气渐渐开始暖和,已经可以开始犁田,蓄水了。先蓄水,后犁田。

    典农校尉所部的士卒,却是不用下地。每日只是训练,警戒。负责种地的,乃是五千余曹军降兵。

    总共十屯,每屯五百余人。

    而这些曹军降兵,却都是会种田的,只是有人会种水稻,有人不会。马良让那些会种水稻的,带着不会种水稻的一起。

    整个典农校尉部只有十头耕牛,平均每屯分到一头耕牛,所以还是以人力犁田为主,一人在前牵引犁,一人在后扶着犁。

    田先蓄水,分成一块块小田,直接用水车牵引上来水渠内的水,将田蓄满水。然后开始犁田,犁田之后,将水蓄上几天,便可以插秧了。

    育苗工作不需要这些降兵做,自有专业人员办此事。

    这五千余曹军降兵,分坐三个部分,分别是于禁部,李典部,夏侯惇部,夏侯惇部人数最多,于禁部次之,李典部人数最少。

    夏侯惇很得军心,所以他麾下的士卒,有许多都是打算逃回去北方,继续跟随夏侯惇的。

    相反,李典,于禁所部的士卒,却是安分守己,得过且过许多。

    在此之前,关平让马良挑选出降兵之中柔顺之辈,担任亭长,里长,户长等职务,来管理降兵。

    这叫降兵自治。

    并且设置连坐制度,若是有人逃跑,同户的人连坐,鼓励互相举报,举报属实的人,获得一名山越女子做老婆。

    典农校尉部的十屯,目前是以零至九为名。

    其中第八号屯的亭长,便是一位叫陈海的人。陈海今年三十三岁,世居在青州。他在少年的时候参加黄巾,后来跟随于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黄巾并没有灭亡,只是成了流寇。在那段时间,陈海曾经有一位妻子,一个小妾,三个儿女。

    后来黄巾被曹操平定,他的妻儿都在战乱之中离散,不知所踪了。或许妻子早就成了别人的妻子了。

    对此陈海并不觉得伤心,乱世之中这太正常了。后来他跟随了于禁,随着于禁东征西讨,得了许多好东西,在北方又娶了一位妻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虽然他兵败被俘,但家眷应该不会受到牵连,目前应该还好端端的活着。只是妻子难免会改嫁吧。

    对此陈海也无所谓,反正已经习惯了。

    陈海对于禁也不眷恋,因为于禁那个人对士卒很苛刻,远比不上夏侯惇。陈海有些理解夏侯惇部士卒,要逃回去北方,继续追随夏侯惇的心情,但是让他逃去北方,继续跟着于禁,那是不可能。

    反而陈海得过且过,盯上了二十五个山越女子,希望能得手一人,继续在这里老婆孩子热炕头。

    目前典农校尉实行的是连坐制,一旦有降兵叛逃回去北方,本户丁,本户户长,里长,亭长都要受到牵连,户丁二十军棍,户长,里长,亭长各三十军棍。

    惩罚非常严重。

    所以当上了户长,里长,亭长的人不仅没有感觉到高人一等,反而是人心惶惶,十分恐惧。

    一个个都是紧盯着麾下的屯民,千万千万不要有人叛逃,牵连到他们才好。

    但是在陈海看来,这反而是机会。

    有人逃跑,举报了,才有老婆啊。

    这日天太阳十分温暖,天气还算暖和。在春夏交际的时候,这种天气算不错了。一头耕牛在前头牵引着犁,陈海在后头扶着犁。

    整个典农校尉部,只有十头耕牛,每屯只能分到一头,这耕牛自然落入了亭长的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