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五章 买什么(第2/4页)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民对古董瓷器感兴趣,就回去专门问了问他爹,回头就卖了宁卫民一个人情。

    说按规定,“内柜”的内销文物只卖给厅局级以上的干部,但根据特殊需要,也可以照顾照顾关系户。

    宁卫民呢,只要能搞来记者证。

    那么他爹打着有利于宣传的旗号,多少可以卖给宁卫民几件儿。

    作为老跟媒体打交道的斋宫负责人,宁卫民要找几个记者朋友来帮忙,那太容易不过了。

    于是很快,他就喜滋滋的去“接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

    不用说,对他而言,文物商店这种“特供”的内柜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惊喜的发现,内柜里的好东西太多了。

    像一个雍正官窑粉彩将军罐不过是三百块钱。

    虽然价格比“鬼市”还要高点,可比友谊商店可便宜多了。

    关键是这里的官窑能保真啊,而且还都是品相比较好的。

    这样的东西,放两千年后,他花个上千万大价钱,还不一定能买到呢。

    至于有崩、有冲、有毛病的,日后能值个几百万的,在店里百十块钱就可以买到。

    瞧瞧,这不是耗子掉在了米缸里,都不愿意爬出来了吗?

    宁卫民确实是看这个,觉着这个好。

    等看那个,他又觉着那个好,哪儿件儿也不愿意撒手。

    于是乎,从此之后,他一有空就请认识的记者吃饭。

    图的就是,想借用人家的记者证登个记,好去文物商店的“内柜”买东西。

    当然,这种登记可不是那种,为了确定所有权的凭证。

    而为了防止文物外流,签署的一份保证书。

    内销文物有特别的规定,要确保从店里买走的东西,绝对不能赠送或转卖给外国人。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便宜好是好啊,可却很像张士慧从莫斯科餐厅搞茅台酒,从“国通社”大院搞万宝路那两件事比较类似。

    说白了,耳挖勺炒芝麻——小鼓捣油而已。

    对宁卫民来说,实在有点不解渴。

    这可不是他贪,关键是现在的宁卫民,同时把持着服装和工艺品的生意,手里的闲钱实在“淤”了。

    别忘了,去年整整一年,他是有时间挣,没时间花啊。

    光工艺品这块,每个月都是两万的纯利润在往他兜儿里蹦。

    从5月份开始,服装尾货生意又走上了正规,两项相加,每月光外快就得七八万的利润。

    这还不算下半年他上手的烟酒店生意呢。

    要都算一起,他每月妥妥得赚上十万块了,绝对是这年头京城头一号的财主。

    可就是因为太忙了,他一直只能凭借外企高管的身份,与街道的业务牵扯,把这些钱伪装成公款存进银行去。

    这是唯一的处理方式。

    所以即使刨去开烟酒店的两万五成本,留在缝纫社继续运营的十万资金。

    还有去年把狗票补足了二十万枚,今年开年又买了两千五百张整版的猪票耗费的六万块。

    如今他银行里的户头上也已经积攒了四十七八万了。

    要比财力,别说皮尔·卡顿公司的所有高层绑一起也赶不上他。

    就连他自己都感到这些巨量的现金成了一种巨大的负担,多得烫手,多得咬手。

    是一定得尽快花出去,是万万不能突破五十万大关的了。

    这么一来,他要想赶紧把这些巨量资金浓缩成便于积存的财富。

    终归还是得从不受任何限制,可大批购买的东西上想办法。

    可到底买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买东西不能瞎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国潮1980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