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二章:沈阳会战(第2/3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刚离开凤阳,闻报震怒不已,敕令三日,让留京群臣廷议守御战策之法,迅速报回。

    可自毛文龙塘报之后,一连两日,辽东塘报竟无一至京,双方开战与否,沈阳是不是已经失陷。

    对于这些,在京群臣一无所知。

    廷议无法进行,所以朱由校才急发谕旨一份,告诫九边及辽东要地文武官员,不要在这个时候搞事。

    与此同时,身在山东的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也接到密旨,要他放下手头事务,立即前往辽东,探查战情。

    几日之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处锦衣卫、东厂缇骑皆是闻风而动,飞马前往辽东。

    崔呈秀身加披风,立于紫禁城内的兵部阁楼上眺望全城,没有看到什么诗句中的意境,却吃得满嘴风雪。

    裹紧今日夫人特意为自己加上的长袍,崔呈秀冷哼一声:

    “陛下传诏兵部,要我们议一议孙传庭及其部秦军诸多将校的封赏之事,都说说吧。”

    “孙传庭是谁?”

    “眼下建虏来犯,辽沈战情如何尚不知晓,京中乱做一团,哪有闲工夫理会什么秦军?”

    很快,兵部的官员们有人发问,引得满堂讥讽。

    说实话,崔呈秀也不怎么了解这个人,他只记得天启皇帝赐号的那个“秦军”,是孙传庭在榆林练出来的队伍。

    好像剿匪的时候,是立过一些军功。

    可天大地大,朝廷各地的官兵更是多如牛毛,为什么偏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孙传庭,得到了陛下的厚爱?

    苏州兵变,虽然是个重大事件,但是谁都知道,想要平息这个兵变根本不是难事。

    现在的那些士兵,兵变无非几个可能。

    要么久受上官压迫,愤而反抗。

    这种的,朝廷派个大官下去安抚一下,斩杀为首作乱的,再打散该部官军到其它地方分驻,也就行了。

    要么就是因上官克扣、朝廷无钱等各种原因,许久没有拿到赖以生存的军饷,自发形成兵变。

    这种想要平定则更加简单,往往只需要派人去宣抚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适当威胁一番,再发点军饷下去,也就是了。

    这次苏州兵变是上官武将毫无能力,不能驭下,被有野心之人趁乱夺权,聚拢乱兵,向朝廷讨要条件。

    尽管有些特殊,但并不棘手。

    崔呈秀看不明白,孙传庭做的这些,换个人也能做到,为什么要特意下诏,重点照顾他。

    不过,崔呈秀向来有一个特点。

    看得明白看不明白是一回事,尽力去完成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况且现在辽东到底什么样儿了还不清楚,孙传庭这个事儿上,的确不能浪费太多时间。

    “既然如此,本部堂提个主意,给诸位同僚参考。”

    “孙传庭平息苏州兵乱,前功并叙,升任山海关团练总兵,广宁中前所协副将,如何?”

    崔呈秀这个建议,其实很中肯了。

    按理,孙传庭不该直接做到总兵这个位置,如此之快的晋升速度,以他如今这点功勋来看,显然难以服众。

    可这小子又是天启皇帝比较看好的人选,不能给的太低,要有一展才学的机会,怎么办呢?

    团练总兵这个职位,刚好适合他。

    眼下,大明有战事的地方,除了南边还在围攻荷兰人占据的澎湖堡以外,就剩下辽东了。

    澎湖战事其实已经大获全胜了,荷兰人在堡垒做困兽之斗,早晚都会开门向大明投降,这个时候把孙传庭派过去,其实也做不了什么。

    让孙传庭去个太平州县继续剿匪,这显然也屈才了。

    所以崔呈秀觉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