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遗毒祸 (第三更,求订阅)(第2/3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到了清初,只剩下了休园。而在晚明,最知名的还是影园。崇祯初年,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复社成立以后,影园的主人郑元勋就是复社江北的首领人物,影园也自然就成了复社的江北活动基地,主持东南文事的场所,而他与钱谦益,冒襄等一批明末清初的文坛名士交往频繁。明末的扬州盛行雅集。郑元勋和四弟郑侠如曾经广交文人学士,结社吟诗。资助并主持参与了四方名儒硕彦在他们的园林内宴饮赋诗。

    如此“影园”的名气,自然随之名扬各地,这园子里不知接待过多少才子,当然也接待过许多佳人,不过明末郑元勋身死后,加之“影园”毁于兵火,自然也就消失于历史中了。

    酒到酣时,那边突然有人说道。

    “你们看,那是什么?”

    有人站起身来指着旁边惊喜地叫了起来。

    顺着他的手势看去,只见旁边的另一艘画舫不知道什么时候亮起了灯来,并传来一阵阵柔曼的丝竹声,隐约可见画舫有女子翩翩起舞。顿时,众人的目光便被这画舫所吸引了。

    一见画舫上的行头,朱国强就知道这是“大唱”!

    所谓的“大唱”是相对于“小唱”,大唱不仅需要丝竹伴奏,还得有行头装扮、背景道具,按书上说是“戏剧”,但又跟后世的京剧、越剧、黄梅等戏剧不同,它没有角色脸谱,演员的戏服更日常化,有对白,也有唱词,也有表演,当然也穿插有舞蹈。整体表演形式更像西方歌剧。

    其实论起来,应该说西方歌剧更像大唱,毕竟,“大唱”早在洪武年就已经流行,当时以官妓表演为主,不会大唱没资格称名妓。后来朝廷把官妓禁了。失业的官妓变成私妓,民间青楼从此兴起,碍于人手、舞台等原因名妓们纷纷改为小唱,小唱不需要舞蹈,不需要道具装扮,差不多就是唱曲选段。

    不过,对于藩王、士宦、豪富来说,家中养上百多个家乐伶人弄个“家班”更是再正常不过的,所谓的“宴必舞乐”,其实就是请人吃饭时,不来场歌剧表演,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而扬州盐商更是其中翘楚,“盐业家乐”更是闻名海内。

    应该说是来场“大唱”才对,毕竟歌剧也就刚出现几十年,没准还是欧洲人受大明的“大唱”影响,弄出了所谓的歌剧。其实,后世人只看到了明末的“西学东渐”,但是影响更为深刻的“东学西渐”却被很多人选择性的忽视了。

    这种“东学西渐”并不仅仅只停留在哲学的犯围,同样也存在于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就像《天工开物》等明代科学书籍在欧洲多国的图书馆内都有发现,西方近代的科学崛起,未偿没有借鉴华夏文明,而在艺术方面必定也是如此。

    歌剧为什么会在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什么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为什么之前的几百年没有源自?偏偏是在许多传教士进入大明,返回意大利后出现了歌剧?

    说白了,不还是因为传教士们进入士绅显贵们的家中,整日观赏了大明的“大唱”,对其记忆犹新,在回到意大利后,不断向人讲述大明的“大唱”,然后才有意大利的伶人在剧场音乐的基础上,吸纳了“大唱”的表演形式,然后“发明”的歌剧。

    看来“大唱”必定是歌剧的祖宗了!

    在朱国强感叹着造化弄人时,主角出场了!

    尽管相隔两丈,且画舫上灯光昏暗,但主角刚一出场时,朱国强终于理解了明白了会有“倾城之色”这样的说法了。

    “果然是明艳出众!”

    盯着画舫上的女子,朱国强拍手称赞道,在刹那间竟有心动的感觉,作为一个钢铁直男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看脸,然后才是身段,况且这个女子的身段确实也婀娜多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