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一章 红薯救旱灾(第2/3页)  大唐第一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从而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在此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这样一来,人工降雨也就可能实现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条件,即使人工再催化也不会降水的。

    古代君主是怎么解决干旱问题的?

    1修缮水利,鼓励民众使用桶车、翻车汲水,打井

    2下罪己诏,组织乞雨仪式。

    3关闭州府,派遣官员,准备赈济灾民

    4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了

    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据史料记载,我国旱灾频繁。

    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

    公元前206年~1949年,共发生旱灾1056次。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发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

    1640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15个省受旱,有“啮草嘬土,饿殍载道,民食观音粉,死徒甚多”的记述。

    干旱是在古代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你们呀...一点用都没有。”牛进达突然大哭了起来,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牛进达要哭,因为的家人都是饿死的,所有一想到大旱,很多百姓都要没有吃的,牛进达就想到了自己家的家人,所以一时悲从中来。

    看到牛进达大哭,一边的程咬金也是摇摇头道:“陛下已经想过要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贞观二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李战这个时候有些动容道:“可是陛下已经发过一次罪己诏了。”

    “那又能怎么办?”李承乾撇了撇嘴道:“大旱,注定要死人无数,食物根本就种不活,没有食物,人们就要挨饿,父皇只能罪己。”

    忽然,李战看着李承乾道:“那是不是只要可以出现一种可以耐干旱的食物,而且量大管饱,那么大旱就会被解决。”

    “是呀...!”长孙无忌点头道:“可是不管是小麦,稻谷...他们对水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在干旱的地方种植。”

    “不一定...!”忽然李战笑着看向李承乾道:“告诉我,红薯在你的皇庄已经种植了多少亩了?”

    “蛤...红薯...!”李承乾一愣。

    ............................“红薯...?”李承乾刚刚一愣,马上一边的小豆子立即接口道:“是的...李公子,红薯在皇庄种的很好...!”

    “是你一直在负责?”李战看向小豆子。

    小豆子立即点头道:“是的,太子殿下着重交待了奴婢,奴婢几乎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一趟皇庄。”

    “那你告诉我,现在皇庄中有多少红薯?”李战笑着问道。

    这个时候,小豆子使劲的想了想道:“大概有十八万斤...!”

    等小豆子说完,李战这边微微的道:“十八万斤...还是少了一点,可能春种是无法达成了,应该只能移到夏种了。”

    “红薯是什么?”

    就在李战和小豆子说个不停的时候,长孙无忌抽了一个空问道?

    这个时候,李战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唐第一长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