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沈兵只在冶铁坊转个圈就发现了许多问题。
这不是说沈兵有多厉害,而是他知道一些近现代的冶铁知识。
而近现代的冶铁知识又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经过各种严格论证的结果,每个做法都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和原因。
如今沈兵只要将这时期的高炉与近现代的一对比……凡是不一样的就有问题。
比如这高炉不应该是规则的圆柱形。
原因是规则的圆柱形会导致鼓进的风很难吹进炉心……半径长炉内气压高,于是炉心往往就处于缺氧状态很难完全燃烧。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圆柱形高炉改成椭圆柱就可以了。
椭圆柱是扁的,只要在扁的两面开进风口,鼓风半径就小得多。
再比如皮囊人力鼓风……沈兵从欠那知道,他们管这皮囊叫“橐”(tuó)。
这尤其有意思。
橐前一左一右的站两个人,橐后再一左一右的站两个人,然后一推一拉就将空气压入高炉。
这样的鼓风设备每个高炉左右两侧各一个,于是就需八人操作。
这不只极耗人力还没有效率。
之所以说它极耗人力,是因为要炼一炉铁少说也要几个时辰,而这几个时辰需要不间断的鼓风,这一批人累了就换一批,有时需要大火时还要添几个人。
说没效率,是因为人力毕竟有限而且不可控,有时风力小有时风力大,都会有影响。
以上两个原因都会导致高炉温度不够、氧气不足,于是碳无法充分氧化排出……温度要在1200度左右,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排出。
而战国时的铁恰恰就是因为含碳量过高于是脆而易折,到汉朝时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使铁器得到普及。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燃料用木炭。
用木炭炼铁从炼铁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木炭有杂质少的优点,炼出的铁更纯。
问题就在于在这生产力严重落后的时代用木炭炼铁那成本就太大了……
要伐树,然后还要将树烧成炭,之后再一堆堆的填进高炉。
这其中伐树、烧炭,然后还要开采铁矿石,这些都不是省力的活,都要算进铁的成本内。
这也是这时期铁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其实质是受制于燃料。
如果是小批量生产制作农具的话那勉强还行,若是要取代青铜器用作部队的装备……比如铁剑、铁制盔甲、枪、盾等等,那需求量可就大了。
到时再用木炭做燃料,要组织多少人伐树烧炭才够?
所以最理想的原料应该是煤,从地里挖出来就可以烧,成本十分低廉。
不过沈兵就算知道这些也没有急于一时。
他这是受之前造纸事件的影响学乖了。
造出纸又能怎样?
其结果却是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虽说得到一些好处却险些惹来了杀身之祸。
如果纸的出现都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可适用于全军装备的铁甚至钢的出现……那就不只是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了,那是直接要称王了!
试想,掌握先进的制铁技术就有能力打造一支装备铁器的军队。
把这样一支铁军派到战场上对阵敌人的青铜兵器……那会是什么状况?
到时嬴政又岂能容下沈兵这样的人的存在?
那时,嬴政为了不让技术泄漏或许只有两个选择:
一,将沈兵终身软禁或是置于其一箭之地内。
二,直接将沈兵杀了一了百了。
沈兵还想活久一些,同时也不希望被人像金丝雀一般养在笼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