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第2/5页)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一家人就在路口玩了一会儿,小孩子家家都喜欢这些东西。”

    刘婶笑道:“原来昨天晚上在录口玩鞭炮的是你们这一家子啊,难怪我听小孩子们说起有人在巷子口买了几块钱的小鞭炮在放呢,孩子在乡下长大真是够不容易的,我悄悄的跟你说个事情你别跟别人讲啊,咱们院里面不是有安排户口的名额嘛,我看了一下今年有三个,听说竞争挺激烈的,老方就打上了那个户口的主意,想把她媳妇的户口给转到京市来,但是我看着你们家萌萌不是也回来了嘛,孩子的户口要是能转回来京市,到时候考大学都好,你说呢?”

    “但是这个名额不是——”

    “是啥是,我觉得你家就合适要这个名额,你闺女本来就是京市人,嫁的也是外地农村的男人,孩子是不是农村户口,现在你闺女的户口还在你们家户口本上挂着呢,只要挂着你们家就有资格!”

    “这个——”方惠茹犹豫道。

    “这个什么这个,没有这个那个的,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清楚,当年闹运动,送了那么多个孩子下乡,她方细妹到处找关系打病假条,就是把她儿子留到了城里,后来又找人给她儿子搞工农兵大学的入学资格,凭什么什么便宜都让他给占了,你也别有心理负担,你家萌萌就是嫁到农村去的,孩子转到城里来读,谁都不会有意见。”

    说着冲方惠茹挤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当下京市的户口可值钱了,当初方细妹儿子大学毕业好久都没有找到接受的单位在家里闲了好久,这样大大闲人不好找媳妇,将就找了个附近县城的姑娘,因为户口不在京市的关系,这姑娘在单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就是个临时工。

    现在院里面不是有转户口的名额了嘛,方细妹就盯上这个名额了,刘姐的丈夫陈春桥是院长,有话语权,这不是最近方细妹就总找上刘姐一起去买菜,打听的就是转户口的事情。

    方惠茹记得方细妹家的孙子就是京市户口,怎么又折腾起来给媳妇转户口的事情了?

    这倒不是她看不上方惠茹的媳妇,觉得人家不该占用这个名额转户口,实际上院里面每年都有这个名额转户口,大家都是默认要给孩子们留着的,给那些曾今在农村当过知青,在农村生了孩子,返城以后没办法带着丈夫妻子回城,孩子因为户口的关系还要留在当地,多一个名额,意味着可以多一个孩子回城念。

    这年头,大人要是没有户口和粮本在城里也没有太大关系,自己本领强的,也可以通过单位把户口给转到城里来,自己关系不强的,大不了当个临时工,除了歹遇差一点,其他的也不妨碍。

    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除了跟着父母随迁,是没有单位会接受一个孩子,孩子没有户口就非常不方便,不仅上学是问题,以后中考高考都是问题。

    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很有默契的把名额留给要读的孩子们,但是方细妹一定要沾这个便宜,也是叫人很不舒服的。

    当年学院里面家家户户都有去下乡的,她儿子打了病假条说是有病就不去,后来学院里面推送工农兵大学生,她儿子就“病愈”了跑去读了个大学,因为名声实在是太差,她儿子硬是没有把大学给读完,毕业以后好几年找不到接受单位,后来还是方细妹打点关系,找了一个学校勤务处的工作给她儿子,好歹把工作给安排了,她媳妇的工作也是在学校,虽说临时工收入是差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影响工作生活。

    方惠茹听完了这个消息,出门买了早餐,昏昏沉沉的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陈檬真在做作业呢。

    肖敏在旁边辅导女儿做作业,大清早的已经把家里收拾了一轮,看见方惠茹进门带着一身的寒气,忙跑过来帮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湿掉的衣服跟鞋放在家里挂一会儿,不到中午就能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