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第1/4页)  七零年代二婚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七零年代二婚妻最新章节!

    第九十六章

    赵卓军考上了清大,不说胜利公社,在整个云县都是独一份,报纸上登了,县里也有领导来过,话里话外夸赞黑蛋,说他为县里争光,年少有为,未来可期。

    对于考上清大这件事,赵卓军没有丝毫自傲,还是依照着平常的作息,五点起床读英语,六点跑步,六点半吃早饭,赵东林对此非常满意,觉得儿子不骄不躁,有这样的性格,这辈子不用为他担心了。

    “黑蛋考大学了,这是咱家这么些年最大的喜事,我觉着咱家得摆个酒庆祝一下。”

    佳慧没想到,家里最先提出庆祝的竟然是一向节省的张巧儿,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考上清大就是光宗耀祖,那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她的自豪感喜悦感无法抑制,想热闹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办,是该大办,在村里摆上三天流水席,哥,嫂子,这钱我这个做叔叔的出,就当是给大侄子考大学的礼物。”

    赵东河毕业后先是做了点小生意,后来又跟朋友合伙承包了一个煤矿,这几年赚了不少,年初又在省城做起了商贸。

    如今他已经有了大老板的样子,腰上别个BB机,BB机时不时响两声,他拿起来看看,着急的就回个电话,不着急的就放着不理。佳慧每次见到总能想象出东河戴着墨镜,拿着皮包,手里拿着大哥大的样子。

    “那可好,你这个当叔叔的,给侄子花些钱也是应当的。”

    一家人从县里回村,当真摆了三天流水席,鸡鸭鱼肉敞开了吃。

    “东河,你现在是大老板了,不能光顾着自个儿发财,得带带咱么村里的后生。”

    村长丁槐山跟赵东河一块儿抽烟唠嗑,赵家兄弟两个一个在县里做官,一个在省城做生意,除了逢年过节,很少回村里,村长这是逮着空儿拉“好处”。

    村里早几年就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地里活儿不多,除了农忙,平常时候没多少事,村里的后生们也想出去找事做,可工厂进不去,其他的又没有门路,东河毕竟在省城混的,村长就像让东河给村里的后生找找门路。

    东河听懂了村长的意思,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觉得帮个忙也没什么,不管怎么说,村长对他们家一直是不差的。

    “行,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是承包了一个工程,那里缺几个人,槐山叔,你找几个老实能干的后生,过两天跟我去省城。”

    丁槐山没想到东河这就给了准话,心里既高兴又满意。

    “行啊东河,你这样才是做大事的样子,你放心,叔给你找的绝对是咱们队上最能干的后生。”

    东河吐了口烟圈笑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采,这是早些年没有的。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中,黑蛋要去学校报道了,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没人放心,赵东林政府有事抽不开身,佳慧决定送黑蛋去首都。

    她是做翻译工作的,跟着省里的领导经常有出差的任务,还出了几次国,去首都一趟家里人都是放心的。

    开学前,佳慧给赵卓军准备行李,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是精心挑选,最后两个箱子都放不下。

    “妈,不用带这么多,简单点就行了。”

    最紧要的床单被罩学校里买就行,剩下的就是几套换洗衣服,还有他这么多年的学习笔记,其他的,赵卓军认为并不重要,他是去学习的,不是去郊游,没必要太讲究吃穿。

    但他心里又特别感动,这就是一位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点点关爱。

    “你离得远,我们也不能常去看你,这几罐酱肯定要带,我特意给你做的。”

    佳慧做了辣酱、牛肉酱跟花生酱,不管吃饭吃面还是吃馒头,搭配起来都挺好,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七零年代二婚妻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