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李纲:春耕在即,恩科在即(第2/3页)  大宋最狠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恰恰相反,朝堂上似卫仲道、向大奎者不在少数,地方上像他们一般的官员,甚至比他们还不堪的官员更是多如牛毛。

    李卿,你来告诉朕,朕要这种官员干什么?留着这些混账东西,等着他们把大宋卖给金人?”

    “臣知错。”

    李纲先认了错,但是却没打算彻底放弃:“只是春耕在即,恩科在即,四格八法之事,是不是先缓一缓?哪怕缓上一两个月,待春耕与恩科之后?”

    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地方,像张劝和卫仲达一样的官员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都是偏向赵吉翔的官员,这些人自然是要慢慢清理掉的。

    但是在李纲和李若冰看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无过于春耕和靖康元年的恩科,现在根本就没必要为了这些连疥癣之疾都算不上的货色而大动干戈。

    最起码,也不能因为这些货色而影响到朝堂和地方的稳定。

    赵桓却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道:“不必了。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尤其是贪、酷之辈,必死。实在没有人手可用,就让年老、才弱者暂时留任。至于现在,还是说说重造黄册和田制之事吧。”

    实在不行,还可以让他们戴枷办公,朱重八能这么干,赵桓自然也可以这么干。

    至于丢人?

    赵桓不相信,那些百姓不却嘲讽那些官员,反倒会因此而嘲讽自己这个皇帝?

    “田制之事,非同小可。百姓向来就有瞒报丁口以避赋税的情况,若是真个重造黄册,只怕没有足够的官田分给那些多出来的那些丁口?”

    眼看着赵桓心意已决,知道没办法再劝的李纲也不再关心那些即将倒霉的官员,只是试探着道:“要不然,事先从民间赎买一批民田以充官田?”

    “李相两嘴一张,说的倒是容易。”

    李若冰瞧了李纲一眼,反问道:“眼下不知丁口多少,又该赎买多少民田才够?更何况,汴京与太原两场大战之后,国库还能赎买得起多少民田?”

    “那你说怎么办?”

    李纲也不满的反问道:“想要让百姓报上丁口,就得给他们分配田地,要不然他们报了丁口数,光缴纳赋税却没有田地可分,你当他们傻了才会如实上报?”

    李若冰顿时有些傻眼。

    李纲说的没错,百姓不报丁口以避赋税的事儿几乎就是明摆着的,从官家到朝堂再到地方官员,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想要让这些瞒报的丁口出现在黄册上,除非有足够大的好处,比如分配土地之类的,才能让百姓愿意把丁口如实上报。

    否则的话,家里生再多的孩子也只报一个两个,因为如实上报也没有土地可分,所以干脆就不报或者少报,报的少了,人头税就交的少,还不耽误瞒报的那些丁口去做工赚钱,简直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百姓也不愿意生个娃子就跑一趟官府——

    多生个娃子,官老爷自然能多一份政绩,可是从村子里跑到县城里去找官老爷,这一趟就得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路程,拼着磨坏一双鞋,就为了说一声自己家又生个了崽,又给人家官老爷加了份政绩?

    那不是扯蛋么!

    眼看着李若冰有些傻眼,赵桓忍不住就想笑。

    跟向来有急智的李纲不同,李若冰属于那种比较刻板的官员,让他担任吏部尚或者御史台的扛把子是没问题的,但是让他像李纲一样从全局考虑问题,就有些难为他了,所以李纲可以是太宰,而李若冰就只能是少宰。

    “为什么一定要赎买民田?”

    眼看着李若冰有些尴尬,赵桓忍不住摆了摆手,笑着道:“这天下的土地有的是,不够了,取来就是,何必花钱?”

    “敢问官家,地在何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宋最狠暴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