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8章 断士绅的根(第2/3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左右邻里之间的关系突然就变了,而范进自己也因为惊喜过度疯了。

    李岩继续道:“然而,就是因为给学子们的福利太多,广大中举的举人们为其家族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朝廷损失了大量的税收,而给学子们发放的福利,后期也使得朝廷无力承担,最终指挥渐渐的拖垮了朝廷。”

    朱慈烺点点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有各种儒学、武学及宗学、社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学校制度。

    国子监与各级学校统称为官学或儒学,官学顾名思义,就是由官府所兴办,除此之外,朱元璋多次下令全国设立社学。

    社学是一种民间兴办的学校,招募十五岁以下的子弟读,讲授礼俗、律令等内容,美其名曰使幼童沐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实也是宣传政令的一种形式。

    朝廷几次要求地方重建社学,然而社学的推动并不成功,由于地方官失职,或受限经费短缺,部分社学设立不久后就废弃了。

    明中期以后,科举八股文盛行,僵化科举弊端逐渐显露,举子们往在不是潜心攻读经,而仅视官学为取得应试资格的场所,官学衰落,变成科举的附庸,学校“养士”的职能发生了异化,学校有名无实。

    而后读人以科举入仕为目标,官学的废弃使得地方族学的兴起,主要以宗族兴办的族学,或私人兴办的孰学为主。

    宗族领袖会将一部分族田的收入作为兴学之用,因为让族人入仕为官,是维系宗族势力最好的方法,所以就算是经商之家,也会培养一、两名子弟学习文理,准备科举。

    族学一般只收纳宗族成员与近亲子弟,课堂人数约在十人左右,既有教育族人的目的,自然不太需要烦恼学费,良好的族学拥有完善的膳宿制度,饮食、课桌、文具、衣物等必需品一应俱全,表现优秀的学生还有额外奖励。

    童蒙教育依程度分成蒙馆、经馆两种,前者是提供识字、生活知识一类的基础教育;后者则是为了参加科举而设。

    李岩道:“族学的兴起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通过家族培养的士子高中登第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家族,而不是朝廷,其家族也会将族中产业放在他们的名下进行逃税免税。

    一些没有家族的穷苦出生,若是资质上佳,会有当地的士绅、商人出资供养其读,待考取功名后也会如家族那般进行田地挂靠逃税。

    长此以往,皇权不下乡,大明的里甲制逐渐崩坏,地方只能依靠士绅维持治安和税收,以至于赋税越收越少。”

    李岩最后道:“殿下若是进行教化革新,重建官学进行垄断,再教以优秀学子熟知地方事物成为地方吏员,长期以往,地方吏员越多,则朝廷掌控地方越细,不再会有地方豪强乡绅为乱,收上的税也就越来越多。”

    一旁的黄宗羲若有所思,忽然喝彩道:“没有乡绅供养支持读,通过官学教化的士子心中首先感念的是朝廷,真是妙啊!”

    朱慈烺对李岩的策略非常惊喜,他在此之前命工部在江南数省建上万座学校,原本是为了通过改革教育,取消科举制,从根本瓦解文官集团抱团的关系,没想到李岩想到了类似的办法去对付官绅勾结。

    冒襄、王夫之等人心中极为震撼,一旦朝廷如此,天下士绅的根相当于被断了,这招可真狠啊!

    虽然几人都是士绅中的一员,但自己的前程远比士绅带来的特权要丰厚,于公于私没有道理不支持。

    户部尚张国维担忧道:“如此这般,朝廷每年需要在教化上花费大量银钱,丝毫不亚于军饷。”

    朱慈烺道:“这个不用担心,本宫早已令工部在各省广建学校,年底应该可以完工,教化是国之根本,人才更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本宫设立教化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