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雷霆之怒(第2/4页)  指点江山之杀边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以益民,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贬为庶人,永不录用!钦此!”太监尖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响起,尾音略略拖长,轻缈悠长,冰冷无情。

    “陛下,并州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太史谋功不可没,臣恳请陛下开恩!”

    “陛下,漠河一战,并州军鼎力相助,太史谋功不可没,臣恳请陛下开恩!”

    “陛下,北地战报未至,太史谋谋反或为无中生有,臣恳请陛下开恩!”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恳请陛下开恩!”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大殿中央整整齐齐地跪了二十余位官员,有文臣,有武将,有白发苍苍的,有年纪轻轻的,有老臣,有新贵。

    “是,太史谋杀敌有功,吏治有功,还有从龙之功。可是,是谁告诉你们,有功就可以拥兵自重,犯上作乱?是谁告诉你们,有功就可以目无王法,举兵造反?又是谁告诉你们这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凉州一役,手足相残,伤二十万,亡十万,死了十万哪!死了十万个兄弟,拆散十万个家,十万条生命就因为他的一己之私血染沙场,太史谋不该死吗!十万热血男儿,十万冤魂都在眼睁睁地看着你们哪!来人,把这二十多个酒囊饭袋全都拖出去杖毙!”少年天子冷冷地道,眉目如霜。

    三年修身养性,三年韬光养晦,三年仁爱宽厚,以致于群臣得寸进尺,以致于群臣忘了那少年天子未登基前也曾征战四方,也曾杀伐果断。三年来,天子第一次震怒;三年来,金銮殿第一次见血。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百官俯首,战战兢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北都护秋惊寒嘉谋善政,政简刑清,至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且于古浪、渔阳之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凉州一役,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劳苦功高,特诏其为征北大元帅,授元帅印绶,即日起统御燕北、西北、幽州各路兵马。上苍有好生之德,原并州军归入其麾下,戴罪立功。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太监绵长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这回是平地惊雷。

    寂静早已不足以形容,鸦雀无声不足以形容,噤若寒蝉也不足以形容,唯有死寂可勉强形容。是的,死寂,毫无生命般的静。燕北减去凉州一役伤亡后约二十万,西北十五万,幽州五万,并州数万,四十余万大军,整个北部的军力,朝廷近一半的兵力,集一人手中,古未有之!

    接着,“扑通”“扑通”之声不绝于耳,是惊,也是惧。

    “陛下,万万不可!防人之心不可无,秋惊寒桀骜不驯,一旦自立为王,挥师南下,势必势不可挡,后果不堪设想。老臣不敢辜负先帝的托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陛下一意孤行,使得百年祖宗基业毁于一旦,成为千古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臣,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两鬓斑白的三朝元老葛丞相颤巍巍地跪倒在大殿中央,不住磕头,涕泪满衣裳,“老臣不能死谏,有损陛下仁德,只能归省田园,著立说,为陛下宣扬教化。庙堂之上,不能再伺候陛下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干大臣慷慨激昂,跪地不起。

    “文武百官如此齐心协力的场面,百年一遇,蔚为壮观,今日有幸目睹,倒也不枉微臣从凉州千里迢迢奔驰而归。古有言,文臣死谏,武将死战,国之幸也!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慕致远神采奕奕地抚掌而笑,缓带轻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指点江山之杀边塞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