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潇湘凌厉姿,飘摇仍自...(第1/3页)  韩宝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韩宝生最新章节!

    宝生离开窗边,踱了几步,背靠上塔心中的木梯扶手,静静想了会儿,遂将连曜所要挟之话告知谢睿,但隐瞒了连曜夜闯刘府的事情,只说是今日相遇。谢睿沉默,听得宝生所说,心里又惊又涩,但面上仍是淡淡的。

    塔楼中弥漫着股子木质陈年淡松香和清漆味道,周围只剩下风吹铜铃清脆声响。宝生抬眼看过谢睿,只见他负手而立,背着光线,绯红官袍显得尤为暗沉,秀美的脸上透出少有的肃杀。

    谢睿盯着宝生,轻轻一笑,问道:“真的是今天的事儿?”宝生想到那晚情形,垂下双眸,低声说道:“确实是今日相遇之事,我实在不解其中含义,很怕又引起纠纷。”谢睿正色道:“此事十分险恶,今后无论遇到任何人询问元宵那晚发生的事情,都只推说不记得了,切记切记。我自会暗中袒护韩大人,你莫要担心。”说着动情,将手缓缓抚上宝生肩头。

    宝生脸上一红,正了正身子,谢睿自觉失礼,慌忙放下手掌,转过身,握起拳头轻咳一声。宝生又问:“那连将军到底何意,为何要纠缠于我?”谢睿踱了几步,认真答道:“元宵行刺还未破案,只怕另有隐情。而连将军当日同时也遭袭击,自然脱不了干系。至于为何那般要挟,只能再作观察。”宝生点点头。

    谢睿又道:“之前进庄子的时候我遣了人去刘府通报,你若不急着赶回去,不如我们在此吃些东西再走。”宝生一早心中有事,并未吃什么,听得如此方觉肚饿,不由大喜道:“如此甚好。”

    塔楼共有九层,中建旋梯,楼顶逼仄,越往下方渐开阔。谢睿在前,宝生揽着披风在后,说话间两人沿着窄梯下了塔楼,关了塔门,沿着小路来到了湖心小岛边。

    早有小厮浮舟等候,两人登船,小厮向着陆上划去,宝生扶着船檐,回望过去,只觉岛上一切渐行渐远。谢睿坐着船首,对宝生说道:“不知道你口味如何。”宝生笑道:“我从小跟父母去过不少地方,都能吃得。”谢睿点点头。上了岸边,又吩咐了小厮一番。方领着宝生穿过游廊,来到一排厢房前。

    连曜解了马从李记粥品出发,虚晃了几条街市,松松散散进了下城的胭脂胡同。此时虽然过巳时末,但胭脂胡同仍然清静的很。

    胭脂胡同其实不是个确定的街巷,金陵人氏把下城大山门一带都唤作胭脂胡同,女子说起皆露鄙夷之色,男子提起顿生艳羡之情。元辰年间,先帝下令内城禁止开设妓院,于是几座官姬院迁移于此。近几十年适逢太平盛世,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这里的青楼别院又依装饰的高雅程度和女子的才艺,分为四个等级,“清吟小班”为四级之首。“茶室”则为次于小班的二等风尘聚所,而三等的“下处”,则无前两者楼院之美,至于最下等,俗称的“窑子”,则房屋极为简陋,而来者多为脚夫,车工和苦力之流。

    一串黄纸灯笼,三个大字“庆元春”,吊在一进四合宅院前。连曜勒住了马。看门小厮正坐着竹椅上打瞌睡,隐约听到有来客,迷迷糊糊说道:“爷们,姑娘们还没起呢,晚些再来吧。”连曜不理会,翻身下了马,轻喝一声:“牵马去。”小厮睁开眼睛,见是连曜,连忙换上笑脸:“原来是连爷,有些日子没来吧。”

    连曜交了马,径直进了小巷,过了照壁,正中天井,却是一座三围木筒子楼。进进出出的丫头衣衫不整,睡眼朦胧地打着呵欠,端着铜盆炊壶,伺候各房姑娘洗漱。连曜绕过筒子楼,又过了一道窄巷,进了一宅四合小院。

    小院别致,全不似前面筒子楼的慵懒,墙角点缀了几丛潇湘竹,几块顽石。正厅房门上还挂了一匾,用清雅小楷题了四字:“如是我闻”。连曜正准备推门,一红袄丫头刚从下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韩宝生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