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9|一五七章(第2/3页)  玉玺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琳数语,太子祭奠后便是穆安之,穆安之没什么祭词之类,他上了柱香致哀则罢。王老大人是以正一品大员身份致仕,自然排在穆安之之后。

    穆安之望着王老大人颤颤巍巍的由家中晚辈挽扶到严家父子墓前,深深一揖,接过三支点燃清香,躬身再拜三拜,深深一叹,便要离去。

    穆安之突然道,“王尚没什么要说的吗?”

    太子眸光一闪,老三特意打发人给王家送帖子,果然是要发难。

    王老尚的二孙子王二爷低声道,“殿下,祖父近来每每自责,还请殿下饶恕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吧。”

    “这世上多少英年早逝的俊才,我一想到严珏当年未及冠礼便中案首,就觉着能有风烛残年真是一种天大福分。何况,令祖孙还能祖慈孙孝的过来严家父子墓前祭奠,更是福分中的福分。王尚有什么好自责的,观严氏父子下场,更得庆幸高官厚禄、封妻荫子、满堂富贵、高高在上、定人生死,何其快意?”

    王老尚老泪纵横,“殿下此言,臣百死。”

    穆安之冷笑,“你死不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闲来无事瞻仰一下王尚的生平,您当年是状元出身,身后五子,唯有一位举人,其他四人皆无功名。孙辈六人,只有这位王二爷中了秀才,居秀才榜第二十三名。”

    “你任刑部尚时刑部酿此冤案,我原建议陛下追究你的责任,陛下心软,看你致仕多年,风烛残年,不忍怪罪。我十分恼怒,还曾在御房同陛下吵了一架。如今想来,倒没这必要。看你这身后子孙,看你这身败名裂,未偿不是报应!”穆安之轻轻的拂去王老尚肩头的一片落叶,握住他微微颤抖的肩头,勾了勾唇角,“您可得好好活着,没您这棵大树,树底下这些子子孙孙的,可谁为他们遮风挡雨呢?”

    王二爷先急了,“殿下有什么怒火,只管对着我来。祖父上了年纪,经不得殿下这番折辱。”

    穆安之根本没理这位王二爷,杜长史过去轻轻在王二爷肩上一拍,这位王二爷登时脸色惨白再说不出话,杜长史在他耳际道,“看你说的,你论功名,还到不了我们殿下跟前。”言下之意,你这身份还不配我家殿下折辱。

    穆安之收回视线,看着王老尚,“您看,您当年一力上折夺去功名的卓秀才,现在是左都御史了。您当年亲笔签下名讳盖下官印断的案子,如今重见天日。您这风烛残年不得不过来惺惺作态,赔礼道歉,多难堪啊。不过,我相信,您老见的世面多了,这点难堪不算什么。”

    王老尚抖若风中枯叶,脸色灰败,瞧着十分不祥。太子道,“老三,后头卓御史还要祭奠,你有话一会儿再说。”

    不想卓御史立刻体贴非常的一摆袖子,“我不急,三殿下有话只管说。”

    太子险没闪了腰。

    卓御史悄悄在太子耳边小声赞叹,“三殿下说话真痛快。”

    太子给卓御史个息事宁人的眼色,真把王老尚当场说死,对谁都没好处。卓御史便又道,“我虽不急,后头还一大堆人等着上香。三殿下您也收着些,您这一时痛快了,倘王老尚有个好歹,对您名声不利。来来来,把老尚扶下去,殿下您也消消气。没追究就没追究呗,老尚的确是上年纪了,像您说的,老天也报应他了。我相信,对于炮制严家冤案最好的报应就是,身后再无一出众儿孙,所有将别人视为砧板之鱼的人,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砧板上随人炮制的那条鱼。”

    于是,穆安之没把王老尚说死,卓御史这随口一总结,王老尚终于支撑不住,张嘴一口血喷了出来。

    王老尚被急送回府,当天就断了气。

    穆安之卓御史被一起宣到御房挨骂,卓御史直叹气,“臣就是把三殿下说的话总结了一下,太子殿下做证,臣一点过头话都没说,臣当时是想劝和来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玉玺记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