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似人来(续)(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对方必然怨气冲天。

    那么楚国给这些官员“再就业”,待遇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平息怨气?

    二,如果给周国文武官员优厚待遇,又会挤占楚国现有官场利益群体的利益,之前投降的齐国文武,也会有“厚此薄彼”的感觉。

    三,如果不给周国文武官员一些体面、相对优厚的待遇,这些人之中的人才,就不会为楚国所用。

    四,如果楚国无法笼络关陇地区人心,不要说将来以陇右河西走廊为通道,经略西域,就是在陇右“维稳”,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大方向的选择,还得他这个一国之君来把握。

    平心而论,李笠是很想把周国的文武官员用好,毕竟,在历史上,正是这个群体(关陇集团),孕育了隋唐。

    李笠仔细看过名单,在名单上,他可以大概猜到,这些名单里的人,或许本人,或许子孙,是历史上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或许不认识他,他实际上也不认识对方,但这些人对他而言,却是另类的“故人”。

    若想“偷懒”,来个“抄作业”,任用这些人,然后注意避开隋炀帝的“复辙”,说不得,李楚就会取代李唐,成就李唐在历史上的辉煌?

    李笠发了一会呆,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太小家子气了。

    既然以南统北,就该气宇轩昂的走出一条新大道,开创新天地,而不该依葫芦画瓢。

    楚国“本土”(南方)的人才同样不少,跟着他打天下的许多元从故旧,以及士族、庶族精英官员,同样也有治国的才能。

    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以南朝陈国的灭亡而结束,中原统一,是“北统南”的形式完成,所以南方的人才,没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但不代表没有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是受限于天下大势,无用武之地而已。

    现在,既然他是在南方成势,就该继续向前走,带着父老乡亲,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借助共同的利益,拧成一股绳,闯出一片新天地。

    李笠合上记事本,看着晃动的烛光,心中信念渐渐坚定:

    统一天下的国家,就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能只是实现了地理上的统一,但人心还是分裂的。

    。。。。。。

    上午,开封城西,大队马车准备就绪,相关人员正在做出远门的准备。

    萧瑟的秋风中,亡国的周国宗室们,带着行装,即将登车,开始长途跋涉。

    先走陆路入沔北,过汉水到达襄阳,然后继续南下去江陵。

    在江陵乘船入江,顺流而下,从岳州入洞庭湖,前往湘州临湘,那里,就是他们旅程的终点。

    宇文氏的周国灭亡了,但家还在存,只不过居住地要换,迁移到遥远南方的临湘。

    湘州临湘,是个好地方,如今百业兴旺,热闹非凡,市井之气浓郁。

    到此定居的周国宗室们,可以到城中走走(遵守制度的前提下),感受一下市井气息,不至于觉得生活压抑。

    虽然比起北方,临湘要湿热一些,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但只要习惯了,在临湘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空地一隅,宇文氏男丁聚集在一起,聆听楚国皇帝的教诲。

    今日天气不错,李笠抽空带着几位皇子出城,来给这些亡国宗室送行。

    他们一家,和宇文家一大帮子人没有任何交情,却有灭国之恨,所谓的“送行”,更多的是场面功夫。

    以彰显楚国皇帝的仁爱之心,以及李氏皇族对亡国宇文氏的关怀。

    既然是场面功夫,双方说的自然是场面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流程走完之后,该登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