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参谋(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行,人拉人推的方式也可以。

    即便不用驮畜,两个人负责一辆独轮车,其粮食消耗,要比用驮畜少很多。

    这在特定地区的长期陆地运输十分重要,可以在维持基本的运输能力前提下,降低后勤成本。

    什么是“特定地区的长期陆地运输”?

    特定地区,即太行山脉。

    楚军要攻河东地区,路线有两条,一条路线,是直接翻越太行山脉,往晋阳而去。

    第二条路线,是从幽燕出发,走北道绕行,从恒州地区南下,攻雁门关,再攻晋阳。

    经过参谋司的研究和推演,第二条路线的后勤运输压力极大,运输成本相对高很多。

    所以,第一条路线比较合适攻齐。

    虽然山区运输也不容易,但使用独轮车(铁轮)作为运输工具,能以较低成本,完全靠人力推独轮车,稳定维持“粮道”。

    之所以主要用人力拉车而不用驮畜,是为了省粮草,把省下来的粮草,补给前方将士、战马。

    参谋司的参谋们,经过大量的论证,制定的后勤运输方案,可以保证十万官军主力跨越太行山攻河东时,一年内后勤无忧。

    相关的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李笠已经和宰辅们看过,也召集了军中相关人员开会议过几次,确定大体没问题。

    李昉也看过方案,想到方才父亲特地讲解的“钓鱼工程”,他便和几个参谋探讨起来。

    他不问“物”,问的是“人”。

    大量调动人力来维持“独轮车运输线”,这些人力当然是太行山东的河北地区百姓。

    这些百姓被征发服劳役,参加灭国之战,因为山区运输十分辛苦,而且持续时间长,服役期限必然超过一个月。

    那么,他们家中怎么办?到了农忙季节,家里农活谁来干?

    一个壮劳动力长期离家,家中经济来源少了,万一碰到急事,家里老弱妇孺无依无靠,或者举债,然后因为收入减少,还不起,利滚利,怎么办?

    服役的青壮,在运输期间,吃住条件如何保证?若病了,怎么安排治疗、休息养病?

    是不是要带病运输?

    如果战事真的持续将近一年,这么多青壮的轮休,怎么才能做到公平?

    李昉问的问题,全都是关于服役百姓该如何组织、管理、奖惩以及安顿。

    道理很简单,他要提防被人“钓鱼”,因为一旦“工程成本失控”,会祸害许多百姓。

    青壮劳动力,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顶梁柱没了,家也就没了。

    而这一个个家庭,就是王朝的根基,代表着赋税,代表着服劳役的劳动力。

    李笠见儿子问得很仔细,没有打扰,看着几个侃侃而谈的参谋,很满意:专业人士,就该有专业人士的样子。

    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后勤运输、保障,所以,后勤运输、保障的相关知识,自古以来就有。

    但这种知识上不得台面,因为对于士人而言,粗鄙军吏掌握的技能,不值一提。

    教人如何打仗的兵法,倒是有不少传世著作,这些兵法,当然会强调后勤的重要,但具体怎么保证后勤,不会说太细。

    而具体详细描述军事后勤技术的书,甚至专门的军事后勤学说,没有。

    因为这种知识,其实等同于民政中的物资转运、人员征发和管理知识,无非是办的事是民政还是军务,所以被视为“吏学”,不受“主流”重视。

    只有那些具备地方执政经验,或者打过许多仗的将军,才会对后勤运输、保障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甚至,军事后勤、保障知识,成了“将门家学”的一部分,长辈将其作为家传知识,传给自家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