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观察四方(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稍不留神就会出事。

    南朝历代都会派宗王出镇地方,镇守要地,确保长江中、上游地区不出事(一旦有人起兵,就会顺流而下直接进攻建康。)

    但镇守地方、提防地方叛乱的宗王,自己也会渐渐被权力腐蚀。

    会被当地豪强出身官员怂恿,被左右僚佐怂恿,成为地方叛乱的根源。

    按后世一句话,那就是“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所以,出镇宗王必须定期轮替,以防在某个地方待久了,尾大不掉。

    梁国的经验表明,宗王定期轮换出镇,效果还行,但是关键时刻,依旧会出问题。

    问题在于,无论地方主官(刺史)由谁来担任,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交通工具也很落后,所以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延迟”问题很严重。

    若地方事事都要请示中央,听命令再行动,极易误事。

    譬如,地方官面对突发事件(譬如叛乱、外敌入侵),若要请示朝廷再行动,容易反应迟缓。

    可中央放权地方,对地方管得松了,地方自主权过大,就容易失控(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以宗王出镇地方,其实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中央(皇帝)不放心外人,担心外人在地方做大,难道就放心自家人,不怕自家人在地方做大?

    宗王政治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央和地方这层关系,即便在中央内部,也是个大问题:

    皇帝驾崩,新君即位,辅政大臣若是外人,江山极易易主。

    可即便辅政大臣为宗王,江山也极易易主,不过相比外姓篡位要好些,只是帝系转移,江山不改姓。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哪个皇帝所能接受的:我的家业就该我子孙继承,被堂兄弟叔伯夺了去,和被外人夺了去,有何区别?

    所以,重用宗室,帝系容易更替;不重用宗室,就会被外人乘虚而入,该如何平衡呢?

    平衡不了。

    这就是个死局。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因为这个时期的皇权相对较弱,无论是外戚、外臣、宦官、武勋、宗室,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孑然一身的皇权,面对如此之多的敌人,防不胜防。

    无论重用哪一个,都会致命,便只能玩平衡,然而,玩平衡需要极高的政治能力,靠着投胎当皇帝的人,玩不转。

    所以,南朝历代国祚不长。

    李笠明白,若自己在位才两三年就去世,毫无疑问,儿子守不住江山。

    这是必然,哪怕黄姈做摄政太后,也躲不过外戚黄家膨胀,然后鹊巢鸠占的结局。

    现实就是,他的儿子们还小,宗室就只有李昕一个成年人,若还提防宗室,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必须重用李昕。

    但重用的后果,就是李昕必然羽翼渐丰,他在位期间倒无所谓,可等儿子即位后,对资历、声望、门生故吏众多的堂兄不放心,于是必然内讧。

    李笠便要换一种用法。

    在不破坏现有地方行政区相互掣肘、平衡的前提下,在汉水入江口地区(夏首),设一个地方权力副中心。

    这个权力副中心,掌司法权、物资转运调动权,由皇帝任命的人各自担任主官,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先做事,后请示、报备。

    李昕以“观察使”的职务,率领一万中军驻扎,配有火炮,不干涉地方事务,顺便保护提刑司、转运司官吏,使其能够有效的“现场办公”。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沔北地区,各类案件复核,在夏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