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想法(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这一点,李昕最近深有感触,源自叔叔去年秋天的一场关键战斗。

    那一日,叔叔率军刚打了一场恶战,结果战斗刚结束,将士精疲力尽之际,敌军数千骑兵出现。

    数千骑兵,足以歼灭数万步兵,眼见着形势急转直下,硬拼胜算很小,即便胜了也只会是惨胜,叔叔随机应变。

    通过故意放纵俘虏逃脱,让对方知道齐国皇帝悬赏封王的‘李贼’就在军中,于是为了防止‘李贼’突围,对方选择加强包围,并在外围设绊马索。

    于是,己方将士得了宝贵的半日时间休息,恢复体力,随后依靠铁丝网,将敌军击败,阵斩其主帅。

    可以说,这就是典型的斗智,判断出对方的想法并加以利用,成功拖延时间,让战局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转变。

    李昕对叔叔算计人的能力由衷佩服,一直盼着有机会带兵打仗、驰骋沙场,和敌军斗智斗勇,建功立业。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如愿。

    对此,虽然有些遗憾,但李昕还是颇为理解,毕竟鄱阳这边需要有人守着家业,而他的好友梁淼,同样因为要守着家业,得待在鄱阳。

    不过他们没有闲着,想办法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是不知,何时才有机会上战场。

    随从来报,说船已经准备好了,李昕收好资料,出了邸店,往码头走去。

    即将登船,却听得周围议论纷纷,仔细一听,却是有个消息传来:

    朝廷与周国和谈,交换俘虏,相互罢兵,看样子,是要一起对付齐国。

    。。。。。。

    大江之上,湓城附近江面,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浩浩荡荡向东航行,因为顺水,所以航行速度颇快。

    其中一艘船上,船舱里,南郡王萧大连看着窗外江景,想起了一年多以前。

    当时,他的船队浩浩荡荡航行在江面上,往下游建康而去。

    那时,父亲遇刺身亡,兄长伤重,台城内风云变幻,在荆州任上的萧大连当机立断,不等诏令,直接带兵赶赴京城。

    皇位不能空着,但年幼的侄儿若坐上那位置,江山必然不稳,所以身为皇太子嫡出弟弟的萧大连,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

    兄终弟及,接过重任。

    结果,建康城里没有人响应他,所以他顿兵于江中沙洲上,进退两难。

    所幸有人暗中相助,居中周旋,他才得以全身而退,返回荆州。

    而皇位,还是年幼的侄儿坐了,那些居心不良的权贵们,把国家推到了悬崖边上。

    想到这里,萧大连只觉心烦意乱,此次他卸任荆州刺史,回京为官,是堂堂正正回去。

    同行,有一些身份不同寻常的客人。

    那是刚从周国回来的一些人,其中包括当年蜀地沦陷后被俘的武陵王诸子及一些宗室,如今因为两国罢兵、交换俘虏,才得以返回梁国。

    正好他要返回建康,所以这些宗室便搭个顺风船。

    其中,就有当年的梁州刺史、宜丰侯萧修,此人,是鄱阳王萧范的弟弟,按辈分,是萧大连的堂叔。

    萧大连想着想着,眉头紧锁。

    去年秋天,官军在淮北击败齐军,齐军伤亡惨重,主帅毙命,消息很快传到周国,于是周国遣使求和,希望能一同对付齐国。

    既然要求和,必须有诚意,但对方不打算交出侵占的益、梁之地,而打算交换俘虏,并且希望两国之间承认事实:

    周国承认梁国占了沔北之地的事实,那么,梁国要承认周国占了益、梁之地的事实。

    两国保持现状,就此罢兵,一起对付齐国。

    这个和谈请求,朝堂诸公的意见各有不同,不过最后朝廷还是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