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交易(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得了州牧一职,即便有再硬的军功,从此也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许多人眼红、诽谤的目标。

    不过李笠不在乎,有了职务之便,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黄姈高兴之余,却有些疑惑:“朝廷不怕...不怕你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么?”

    “我说过的,数学里,正负相加,正好抵消。”李笠笑道,“你看,扩大募兵员额,以及大规模屯田,意味着什么?”

    黄姈仔细一想,瞪大眼睛:“莫不是,朝廷认为,你从此就成了守户之犬?”

    “哈哈,没错!”李笠点点头,分析起来。

    大规模屯田,意味着开垦大量荒地,并要花数年时间耕作。

    而要守卫这些土地,就得扩军,于是几年时间就过去了。

    屯田兵分散在屯田区,最多打打小股盗贼,面对入侵的敌国大军,屯田兵自保都难,所以需要战兵来御敌。

    那么,为了保护屯田成果,即便徐州军增加了一万,却依旧无法轻易离开徐州。

    因为徐州为四战之地,必须留有足够的战兵,才能更好地保卫屯田成果。

    徐州的坛坛罐罐越多,徐州军就越‘难舍家宅’。

    如果某一天,徐州牧李笠要造反,挥师南下,必然导致徐州空虚,那么恨李笠入骨的齐国,必然会趁虚而入。

    徐州地区无险可守,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田地,在齐军铁蹄下必然面目全非,那么,徐州军将士,能安心跟着李笠南下么?

    不能。

    所以有了“屯田”这个牵制,徐州牧李笠,就会被困在徐州,当个守护之犬。

    即便坐拥雄兵数万,也只能守着淮北徐州,守着梁国的北大门。

    李笠又说:“此其一,其二,朝廷新复淮北全境,为了收买民心,许诺十年不征税,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许多淮北州郡,驻军所需粮草,只能靠后方运来,或者在当地高价购买,这对于朝廷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新复淮北州郡,城防要加固,要养兵,要备战,防御齐国的反扑,这得花掉去多少钱粮?”

    “所以,在淮北实行军屯,淮北州郡做到自给自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淮北、河南连在一起,都是平原地区,齐军于丰收季节前来犯,那么耕种了大半年的田地,恐怕会颗粒无收。”

    “这么耗下去,朝廷可耗不起,所以,必须有一位大将在淮北镇守,都督淮北诸军事,带着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击退齐国的袭扰。”

    “那么,骁勇善战又会经营产业的李三郎,就当仁不让了,为了统率各州刺史,自然要高一级,为州牧。”

    “要保淮北平安,自然要适当扩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李笠这么一解释,黄姈很快想明白了:“那,我们继续在寒山待着?”

    “继续待着,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笠喝了一杯茶,笑了笑:“鄱阳王如今风头正盛,你觉得,诸位皇叔们,服气么?”

    黄姈摇摇头:“肯定不服,鄱阳王不是高祖子孙,非帝系宗室,却成了辅政藩王,地位还愈发稳固了。”

    “这就如同旁支把持宗族大权,小皇帝的叔叔们,谁会服。”

    李笠插话:“谋逆元凶被擒,这个大功,有一半是我送给鄱阳王的。”

    “鄱阳王大力支持我和齐军决战,我打了大胜仗,官军收复淮北全境,鄱阳王刷政绩刷得发光,在外人看来,我这个鄱阳人,是不是和鄱阳王勾搭上了?”

    “那么,在诸位皇叔看来,鄱阳李三郎,搞不好就是鄱阳王的爪牙,他们若要让鄱阳王靠边站,可不得提防我这个马前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