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当机立断(第2/4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他们的骑兵,果然被困住,梁郎和彭郎,可是满载而归呀。”

    梁森和彭均闻言笑起来,李笠说得没错,此战他们的收获之一,就是俘虏了不少骑兵以及战马。

    前前后后的俘获使得李笠和伙伴们的实力大涨,他们五人各自部曲中,已配备有数百到上千匹战马。

    加起来的战马,总数近五千匹,若按一人双马的标准,他们自己能凑出两千余骑兵,实行大范围迂回、包抄作战。

    当然,这些骑兵的战斗力还有待磨练,目前只能说是合格,比起魏、齐两国的精锐骑兵,能力差距还是蛮大的。

    李笠又说:“我们若能守彭城,那么不会缺仗打,打仗免不了伤亡,但练兵的效果也很强,当然,前提是我们能打胜仗。”

    “守得住彭城地区,我们就有了本钱做更大的‘项目’,若守不住,万事皆休。”

    他就是觉得风险和机遇并存,才当机立断,上表请求守彭城。

    未来是做独当一面的方镇大将,还是坟头草高数尺,就看着这次冒险成功与否。

    。。。。。。

    建康,皇宫,皇帝萧纲正在休息,他接连几日向文武百官讲《老子》,精力消耗颇大。

    时局转危为安,但又有危机再来,让萧纲即是高兴,又是担心,哪里能放松身心。

    沔北地区烽烟不断,坐镇沔北的王僧辩,西拒魏军,东挡齐军,苦苦支撑之下,倒是勉强维持住局面。

    而司州刺史陈霸先,兵出义阳三关,佯攻淮西,迫使齐军分兵,沔北才得以东西兼顾。

    西面战事胶着,东面战事则捷报频传,官军不仅收复淮北失地,还攻下彭城,连续两次击败齐国援军。

    俘虏、击杀齐国重臣,战果之惊人,让萧纲大喜过望。

    他的儿子、南海王萧大临挂帅出征,收复淮北失地,虽然实际打仗靠的是诸将,但作为全军主帅,萧大临的功劳是少不了的。

    收复淮北失地,萧大临的声望与日俱增,总算是可以和江夏王萧大款一较高下,如此一来,萧纲算是放了心。

    他对皇太子萧大器没有什么不满,也不是觉得萧大款哪里不好,但帝王之家,父子、兄弟之间,关系总是会微妙些。

    用皇子掣肘皇太子,再让皇子之间相互掣肘,共担大任,此为帝王之术,萧纲如愿实现了自己的布局,自然高兴。

    而作为父亲,他当然希望儿子们个个成才。

    现在,萧大款、萧大临能有如此成就,将来,必然能够为兄长所用,出外可镇守要地,在内,能为新君左臂右膀。

    如此,萧纲就放心了。

    而两个儿子能有如此成就,不仅是麾下将士用命,也和一个人脱不开干系。

    那就是被萧纲赐字“维桢”的李笠。

    萧纲给李笠赐字“维桢”,含义是希望李笠成为国家栋梁,而李笠的表现,也有力地回应了他的期望。

    李笠在鄱阳内史任上,政绩卓越,为朝廷开源、增收,很不错;

    率军出征,所向披靡,战功卓越,助朝廷收复江陵、襄阳、沔北,如今又收复淮北,破彭城,连败齐军。

    最让萧纲惊喜的是,李笠出谋划策,鄱阳世子率领诸将集中骑兵奇袭,俘虏了齐国宗室重臣、清河王高岳。

    随后,李笠又以水攻,击败第二支齐国援军,并击杀其主帅、齐国第一贵胄段韶。

    可以说,李笠的出色表现,狠狠给齐国打了两个耳光,对于大梁天子萧纲而言,可谓扬眉吐气。

    所以,对于李笠的奖赏不能少。

    他觉得,虽然经历了太清年的战乱,朝廷颜面大失,但随后涌现出来的忠臣良将,却是因祸得福。

    正如《道德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