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十字路口(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错,因为地势开阔,还有水路能够利用。

    但问题也出在“地势开阔”。

    彭均听李笠提起过汉北地区的形势,以及要紧之处:“还是萧齐时,汉北地区为朝廷所有,但是距离魏国国都洛阳很近,只隔了..隔了一道山脉,以及阙南地区。”

    “所以,魏国后来硬是把汉北抢了,据说先帝当年还是齐将时,就经历了大败。”

    “汉北地区地势开阔,易攻难守,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想要守住的话,得有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兵力要多,骑兵也要多。”

    “而且,这地区的形势,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如同汉中一般。”

    彭均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个十字,讲解起来,因为李笠经常跟他们讲战略,所以众人习以为常。

    汉北地区居中,往北,翻越山脉、穿过阙南地区,就能抵达洛阳,这是有现成道路的。

    往东,东北方向出方城,就能进入河南地区。

    往东南方向走陆路,横穿司州地区,可达长江北岸,甚至能和江州隔江对望。

    往南,走汉水水路可由汉口入长江,汉口对面是郢州夏口。

    往南走陆路可达江陵,入江后可顺流而下,也可进入长江南岸的湘州地区。

    往西北方向走武关道可入关中,长安近在咫尺。

    往西,沿着汉水河谷西进,过东梁州的安康,就可抵达梁州汉中(南郑)。

    “你们想想,汉北地区如此重要,官军去攻,魏国可不得拼尽全力来救?到时候打得昏天黑地,朝廷哪有那么多兵马和粮食,支撑如此消耗?”

    “这不正好么,我们可以攻其必救。”

    武祥趁机发表意见:“官军就近进攻汉北穰城、宛城,魏国必然集中兵力东进,于是,另一边就空虚了。”

    黄?来了精神:“你是说...声东击西?我们佯攻穰城、宛城,实际上...”

    随后指了指示意图上的汉中方向:“实际上,官军主力从襄阳出发,沿着汉水西进,先取东梁州,再收复汉中?”

    “没错!”武祥点点头,“梁州、东梁州是去年年中才丢的,当时是外无援兵,所以我想,当地豪强及许多将士未必心甘情愿认长安朝廷。”

    “如今,官军短时间内接连收复江陵、襄阳,可以趁着魏国还没反应过来,派遣精锐收复东梁州,乃至梁州。”

    “然后以逸待劳,应付魏军的进攻,只要站稳脚跟,控制住汉中,可以让魏国如鲠在喉,迫使蜀地魏军不得不分兵防御。”

    “往后,官军走长江入蜀,汉中驻军可以卡住蜀道,阻挡关中援军,有关门打狗之效。”

    黄?觉得不现实:“我听说,从襄阳到汉中,全程近两千里,沿途过去只要被人堵在半路上,就失了先机。”

    “而且,汉中离襄阳不近,道路崎岖,就算收复了,一旦被围,靠襄阳这边的援军和粮草输送,朝廷未必耗得起...”

    “那又如何呢?对耗就对耗,看谁先耗不下去。”

    武祥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朝廷难,难道蜀地魏军不难?蜀道艰险,粮食运输不易,我们还可以声东击西,把魏军主力全都调动起来。”

    说完,他展开双臂:“譬如我是魏国,那么胸膛是关中,左手是汉北,右手是蜀地,中间,被群山隔断,左右不能呼应。”

    “左手遇敌,右手帮不了忙,同理,右手也是,”

    “他们既要保汉北,又要保蜀地,还得争夺汉中...也就是胸膛对面的地方,他们的消耗,比我们大得多!”

    几个人争论起来,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连决策都没资格参加的人,凭什么大言不惭?

    但他们不觉得自己可笑,李笠常说打仗要动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