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惊喜(续)(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着,心不在焉。

    结果必然如此,他没什么好关心的,白瓷的烧制工艺正好近期成熟,那就必然会大放异彩。

    而世子来鄱阳,两件事碰到一起,一个机会就出现了,他原来的计划要变。

    见刘德才即将得到提拔、办理官窑事宜,李笠很欣慰,他欠了这位“世叔”许多恩情,今日,算是报恩了。

    当然,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琢磨明白,鄱阳郡新平乡,应该就是后世所称“瓷都”——景德镇。

    那么,新平迟早会诞生白瓷,自己无非是加了一把力。

    白瓷在后世没什么稀的,但在这个时代,却是稀罕之物,至少在梁国,各地瓷窑烧出来的瓷器,绝大多数都是青瓷。

    青瓷的“青”,不是说瓷器的颜色是青色,还有黄色、黄褐色等相近颜色。

    青瓷是那么的普遍,以至于人们都认为瓷窑烧出来的瓷器,就该是青色,至于偶尔出现的白瓷,类似于白化动物那样罕见。

    白瓷的白,当然不是指纯粹的白,相对于青瓷而言的白瓷,“白”色可以是浅色。

    就成分而言,两种瓷器烧制时所用“瓷土”,绝大多数成分其实是一样的,唯一不同,是...

    李笠想到这里,瞥了一眼世子手中的白瓷碗。

    呵呵,谁想不到,这秘密是如此简单,记载在后世的旅游小册子里,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但他注意到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白(瓷)出于青(瓷)而胜于青。

    白瓷的出现,在瓷器发展历史上的‘时间坐标’,大概是南北朝后期到隋这段时期。

    现在就是南北朝中后期,那么白瓷必然会意外出现,李笠直接把意外变成‘合情合理’,于是,大新闻就有了。

    朝廷一旦知道新平有人可以用当地的土烧制出白瓷,那是必然要在新平设官窑的。

    而新平地区那么大,好土那么多,必然是官窑、民窑共存,烧制不同档次的白瓷,由此产生大量利润。

    所以,白瓷的“首发”该怎么发,是李笠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鄱阳郡名义上是鄱阳王的封国,那么让鄱阳王府捷足先登,提前布局,伍、曾这两家人,就能获得应有的好处。

    他自己,就能有一个不错的机会,“中大奖”的机会。

    刘德才三人告退,萧嗣饶有趣味的看着李笠,问:“李三郎。”

    “小人在。”

    “莫非刘佐于你有恩?”

    “正是,小人自幼丧父,刘佐是家父好友,自那时起,对小人家中多有照顾,小人铭记在心,自然要报恩。”

    “而彭家幺子,与小人是好友,他家好,小人自然水涨船高。”

    “原来如此,”萧嗣笑起来,再问:“你不是说要为王府效力?怎么只顾着引荐,自己没有下文了?”

    李笠回答:“小人能骑不能驰,能射却射不准,还得苦练,又不通文采,无法立刻为第下分忧。”

    ““彭蠡湖里如今闹水寇,小人要召集乡里,拿起弓箭、鱼叉护渔,无法离开。”

    “所以,如今要为王府效力,实在勉为其难,所幸,刘佐有了为朝廷效命的机会,那么,小人想留在鄱阳,协助刘佐,把瓷窑办好。”

    “再练得几年,有了本事,才能为王府做更多的事。”

    萧嗣听出了李笠请求‘此事缓缓再说’的意思,却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劲,不过却说不上来。

    诚如李笠所言,再练得几年,能做的事情才会更多,不急于眼下。

    但他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思来想去,看看眼前这个总角,萧嗣觉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也罢,你有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