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分封,那是流放!”
萧瑀气的胡子乱颤,他当年为西梁皇子时,也是封过王的,可西梁朝廷当年也没把谁给分封到黔中那种遍地蛮夷的地方去啊。
那种地方,刀耕火种,甚至流行部族仇杀,大搞血亲复仇,总之就是野蛮落后的不得了的地方,分封到这种地方去,别说刺史,你就是封个国王,也没意思啊。
皇帝也不由的摇头。
一开始还听的挺不错,想不到居然封到蛮夷地盘上去了,这也太没诚意了。那根本不是大唐的地盘啊,人家岂会接受你过去当他们的刺史啊都督的?
要封,怎么也得朝廷拿出块真正的地盘来分封才能表示诚意啊,若是分封过去,连站脚都站不住,那又叫什么分封呢。
可秦琅既然把话说开了,倒是不愿意闭嘴了。
他觉得自己说的并没有错,甚至从历史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条本就有过的路。
想想明朝万历朝时的播州土司之乱,那位播州土司杨应龙,他并不是什么蛮夷。他家祖上就是从唐代时过去的。
唐宣宗时,杨家祖先本是太原人,后受诏命南征南诏国,战后,受朝廷册封镇守播州一地。
这一镇守,就是七百年。
播州地处后世贵州省,在唐朝时那是地处偏远的蛮荒之地,更因为唐末时南诏国的兴起,大唐跟南诏屡次交兵,播州一带更是成不毛之地。
从晚唐到五代,直到北宋建国,杨家一直就钉在了播州这块偏远之地上,世代镇守着,不管中原如何风云变化,杨家一直镇守着播州。北宋刚开国,当时也是并不安宁,对于遥远的播州杨家,便干脆下诏册封他们为播州军节度使,继续让杨家镇守。
此后两宋一直承认着杨家对播州的统治权。
到元朝侵入中原,忽必烈也一样封杨家当代家主杨邦宪为播州安抚使。
时间到了明朝,大明开国后,朱元璋对于西南的这些土酋们,也一样行安抚羁縻之策,册封杨家为播州宣尉司,继续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杨家。
从唐到明这七百多年的时间里,播州便被杨家经营为割据王国。
直到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叛乱,朝廷发大军征讨,最终灭掉杨家。
虽说杨家最终还是跟中原开战了,但从历史角度上来说,杨家对于播州地区的汉化是有功的。
历史上杨家于播州,其实就跟现在岭南的宁、冯几家是一样的,都是北地汉人进入,历经多朝,因地处偏远,中原无暇顾及,所以便一直招抚,让他们自治。
而这些人呢,也对中原并不敢有什么野心不轨,一直都很老实的当自己的土皇帝,中原朝廷也在名面上维持着对这些羁縻之地的统治权。
这其实是很重要的。
正是这一步一步的,中原汉家,才能逐步往长江以南、岭南,云贵高原发展。一步一步的,把这些地方也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疆域之内。
李世民想在中原搞世封刺史,秦琅反对,历史证明这样搞其实就是在搞分裂。但如果是分封边疆,那其实大有搞头的。
本质上就跟冯盎啊、宁长真啊、杨家一样,还有如明朝的沐家,也都是这种。
对于稳固边疆大有作用,甚至还确实能够开拓边疆,并同化当地蛮夷的。
这样分封,总比直接把这些地方交给那些蛮夷们强,蛮夷们稍强点,可能就要叛乱,要袭扰,甚至再强点,就要建国啥的。
北宋时的侬智高,再比如唐朝后来的南诏,再比如宋朝时自立的交国等,都是这样。
相比之下,还是汉人豪酋们对中原更有向心力。
“陛下,分封宗室、功臣于边疆,第一守疆卫边,第二屏藩朝廷,所以可以适当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