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1章 萧文的无妄之灾(第1/2页)  回到古代当贤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第371章 萧文的无妄之灾

    说实话,听到李世民的第一个问题,萧文是露出了懵逼的表情的。

    不过随即,他就看向了不远处站在一起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他看到这两个家伙面带微笑,一脸平静的样子。他看到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似乎在等待着自己的回答。他看到这他们没有任何紧张与意外,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显然,从天策府延续到现在的习惯,并没有让李世民养成如同刘邦和朱元璋那样独断专行的性格。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总喜欢和自己的大臣一起研究。

    因此,李世民刚刚的问题,并非是拍拍脑门想出来的临时问题。

    那么,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时间回到五天前。

    当李纲遵循着和萧文的协议,开始了和萧文的计划后,大唐的政府朝廷,其实就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件事。

    这并不是大唐的朝廷效率有多高。

    毕竟这是封建时代。我们不能要求这些政府能够像二十一世纪的政府...甚至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政府那么高效。

    其实,他们之所以知道雄文的情况,是因为在李刚引导出分歧以后,就有大臣和贵族向李世民抱怨,诽谤李纲,认为他挑起国内的阶级矛盾是在妖言惑众。

    不要怀疑古人对于阶级的敏感性。

    虽然哪怕到了十九世纪,也没有华夏人对于阶级方面的社会科学现象做出科学性的总结。甚至就连官方,也经常在“民”的定义上出现矛盾的地方。

    有时候,“民”的定义是包括自耕农和没有土地的贫民。

    但有时候,尤其是在明朝,官员士大夫却总是喜欢和皇帝讲“不与民争利”的事情。

    而这里的民,实际上指的还是官员士大夫和大地主——甚至当时的小地主,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群下等人。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一开始李世民是没有太多想法的。

    的确,如果不是二十一世纪,学过完善的政治和社会学知识的人,在对这种还处于发酵阶段的阶级矛盾,哪怕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这,也是萧文胆敢算计唐国的原因。

    毕竟虽然很多人强调社会经验有时候会比知识更重要。那些社会上混了很久的人往往为了优越感,会去黑象牙塔里面的学生。

    但其实,在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经验往往很难代替专业的知识。

    不然的话,在二十一世纪,民科和专业科学家之间,智库当中的社会学家和微博公制大v之间的界限,就不会如此分明了。

    然而萧文在布局的时候,却似乎遗忘了一个麻烦的存在。

    在大唐,的确没有人会根据正常的思路察觉他所埋下爱的伏笔。但这不代表,没有人会用用不正常的思路,找出萧文的问题。

    事实上,魏征,这个大唐历史上因为直言上谏,而千古留名的名臣,实际上总是喜欢因为屁大点事就去骚扰李世民的家伙,就很神经质地盯上了萧文。

    那是一个算不上算不上风和日丽的下午。李世民在批复完所有重要的奏折后,忙里偷闲地跑到御花园里,玩起了他那只上个月刚从西域的一个小国朝贡得来的宠物雕。

    据说这只雕是一只狩猎用雕,能够在一里开外,就发现猎物的踪影。对于猎人来说,是能与顶级猎犬相提并论的狩猎伙伴。

    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从小酷爱狩猎。与狩猎相关的东西,其实他都爱不释手。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从小培养起厉害的武功。乃至于成为如今华夏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