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李世民的好习惯(第1/2页)  回到古代当贤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第319章 李世民的好习惯

    李世民自觉,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他在打仗的时候,战术策划什么的都是交给后面的谋士。

    而他,则带着一群武将亲兵冲锋陷阵,说简单点就一个字,莽。

    可以说,他觉得自己能够混到皇帝的位置上,也只有三个品质,是很重要的。

    第一,就是有足够强大的身体素质。

    如果这个身体不行,他早年早就在战场,或者玄武门前被自己的敌人所杀。哪里还能做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第二,就是他知人善用。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如今的多少开国功臣,其实并非李渊一手提拔,而是跟着李世民一起前进。

    如果李世民无法选择这些人加入自己的团队,那么他就无法赢得最终的胜利。

    而第三点,则是他的谦虚。

    他善于听取手下的意见,而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法宝。

    就像他评价魏征那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还记得,当年自己如果没有听取手下的意见,早就死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

    历史上,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

    适逢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太子李建成便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

    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李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人援救乌城。

    李元吉乘机请求让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

    不过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

    李世民将王姓官员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尉迟恭说:“作为人之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这是上天所授。祸事马上就要发生,大王却仍旧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不能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

    长孙无忌说:“如果大王不肯听从尉迟恭的主张,事情肯定要失败了。尉迟恭等人肯定不会再追随大王,我也应当跟着他们离开大王,不能够再事奉大王了!”

    李世民说:“我讲的意见也不能完全放弃,明公再计议一下吧。”

    尉迟恭说:“如今大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况且,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