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8章 证人(第1/2页)  回到古代当贤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第288章 证人

    和他职权有叠加的卫尉,也是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卫尉即卫将军。

    西汉时护卫宫殿者有郎卫和兵卫。光禄勋率郎官为郎卫,卫尉率卫士为兵卫。西汉时卫尉所部称南军。宫内设庐舍以驻扎卫士,卫士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与主宫外的中尉(执金吾)相为表里。西汉时皇帝居未央宫,守护未央宫是卫尉的职责,故有时也称未央卫尉。

    这两人负责京城和宫廷治安,因此涉嫌造反的事情,自然要让他们过来一起处理。

    同样,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等,位次左、右丞相。

    因此,御史大夫对于官员犯罪,有一定的处置权力。

    另外就是廷尉,廷尉负责执法。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

    如果说御史大夫是检查百官的纪委,那廷尉就是国家的大法官了。

    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

    有的强势廷尉,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虽然这件事涉及的主要人员是一名九卿,但是其下却也有一群外国人。

    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外国人,廷尉的意见十分重要。

    他们也有对这件事进行监督议论的权力。

    看着墨明,大行令和萧文都知道,一场审判即将展开。

    “看来你们是想把老夫往死里按啊!”大行令看着萧文,露出了恼怒的面孔。

    然而萧文却毫不畏惧。

    他走上前,抓住了大行令的头发,说道:“那又如何?我弄死你,与你何干?毁灭你,与你何干?”

    听到萧文杀意满满的话,那个大行令愣神了一秒。不过随即,他却大笑起来。

    “萧文,你真以为我这些所作所为,陛下不知道吗?告诉你吧!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陛下兢兢业业地调教着那些外国使臣,这些人的存在,都是陛下默许的。就像少府有其直属军队,能够保护皇家财产一样,我为陛下操劳,有一直外国奴兵,那又如何?”

    “看来你是真的蓄养奴兵了。”萧文面无表情。他看着大行令,冷声对着四周的人说道:“这些你们都听到了。这不是我严刑逼供逼问出来的,是这个蠢货自己说出来的。”

    听到这话,外面的一众少年郎纷纷点头。他们刚才被大行令用弓弩恐吓,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报复心很强。所以,不用萧文多说什么,他们自然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对审判大行令的时候对朝廷施加压力。

    毕竟,这些少年郎在未来都是大汉的中流砥柱。皇帝可以否决一群老百姓的意见,因为他们虽然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肯定到了不得不出声的地步。但是他们人微言轻,说话微不足道。哪怕皇帝无视他们,也不会承担太大的压力。

    皇帝可以否决一群朝廷重臣的意见,因为他们虽然有权,但是有所顾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