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福耀玻璃信息1(第1/13页)  无情总让多情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深夜李雯菲在红星花苑6栋2梯302室卧室c上网查阅整理福耀玻璃信息c(网络公开信息c如有侵权删除)

    一,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人品好不好查阅历史所作所为。

    1上世纪90年代c福耀玻璃尝试向房地产业务转型c曹德旺说,“做玻璃赚回来的钱还不够付那边的利息。工业村是福耀控股的,报表要并进来,企业这下面临亏本。”“我们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到处去找人请教。”曹德旺当时也没信心了,“最后是香港交易所的梁总监看了我的报表,说你这是标准的垃圾股,总共才几千万上亿的钱什么都做。”一顿嘲讽过后,曹德旺小心翼翼地问道:“我正是因为不懂才专程来请教。”“重组啊。”“什么叫重组?”曹德旺又问。梁总监:“你把这些公司选一下,喜欢的留下来,不喜欢的全部卖掉,钱收回来做喜欢的事情。”这一下曹德旺觉得茅塞顿开。此后24年福耀玻璃坚持只做一片玻璃的办厂理念原来在此刻生根发芽。1994年的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危机。中央开始出台调控政策,明文规定银行不能够入股企业。工业村项目的股东之一农业银行便提出退股。“项目本来就做不下去了,又是亏钱的,你说这要怎么退?”曹德旺说,“不过后面想了一下,银行当初也是好心帮助我们,这个话不能讲的!我就说没有问题,转贷款,把那个钱转成提供给福耀的贷款。人家是债转股,我是股转债,银行照样收利息。”更惨的事情还在后头。当时拿出来重组的工业村项目不仅土地没人要,盖了一半的房子也没人要。曹德旺便和县里商量,主动提出大股东要负责。“因为小股东是受难者,他们没有决策权,都是我们这帮人干的。”最终,他自己接过了工业村的烂摊子。由于当时国内无法解决贷款问题,曹德旺又将福耀玻璃的股权注入一家香港公司,再由香港公司在香港申请贷款。依靠着这笔贷款,福耀玻璃建起第一座现代化的工厂——福建万达玻璃,历经艰辛的资产重组总算划上一个句号。“请你记住它的核心思想,一是要尊重银行;二是大股东要承担决策责任,把那些错误的项目买下来,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曹德旺说,“现在这些房产都在我手上,前后花了3个亿,现在一年的租金大概就2000多万。这是什么概念,你告诉我?当初3亿如果都拿去买股票的话,现在值几十亿的钱了。不过,没有当初这些波折,可能也没有现在的福耀。”曹德旺回忆说,这应该是福耀成长过程中最危险的一次,但处理结果让各方尤其是中小股东都很满意。最值得我怀念的记忆的骄傲的就是这件事情,大股东必须负责。”

    2福耀玻璃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曹德旺说,1993年,我们痛苦转型,主攻配套市场,成为一汽捷达c二汽雪铁龙c北京切诺基等84家汽车制造厂的汽车玻璃配套商,拥有国内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上市以后,我的事业越做越大,也遇到很多新问题。就企业本身层面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跳出乡镇企业的思维局限,建立起一套现代化企业管理流程和先进体制,朝中国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我决定向西方企业学习。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从来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追求创立先进的民族工业,也奉行开放c包容,向一切先进者学习。1995年,我到美国学习考察,拿回了他们一样东西:在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聘请专家担当福耀玻璃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确保小股民的利益。我请人来监督我,作为福耀玻璃的大股东,我的这一做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早期可谓开了先河。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企业大了就是大家的,社会的,企业要发展更大,也要依靠大家,依靠社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无情总让多情恼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