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团行(第2/3页)  我是大圣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说书结的雄辨社,热爱慈善结的放生社,讼师结的业觜社,黑涩会结的没命社,好赌结的穷富赌钱社,贵妇带着首饰参加佛事聚会结的斗宝会,妓女结的翠锦社……

    有的是为了维护行业利益的,有的是交流技艺的,有的是结**友的,还有的很无聊,如一个叫王景亮的读书人闲得蛋痛,与一群浮薄子结成了猪嘴关,专门替朝中各个士大夫取不雅外号,包括吕惠卿。宋朝不以言论罪人,也准许百姓结社,不过吕惠卿想对付他太简单了,派人盯梢,抓住他的把柄,以他罪将王景亮抓了起来,猪嘴关也就散了。

    这是社的,有的在后面挂关、寨、会、馆,性质都差不多。

    以及三个特殊的群体。

    宋朝没有帮会,然而有的社结群成党,利用人多势众,欺行霸市,或横行乡里,与黑涩会帮会组织很仿佛了。

    以及宗教,王则、方腊都是利用某些结社的方式,将他们的教义传播,随后“起义”,放生社之类的也是宗教性质的结社活动。

    还有一种叫团、行、市,如花团、青果团、柑子团、鲞团、银行、茶行、鱼行、猪行、纱绢行、布行、米市、故衣市、生帛市……简称为团行,它们没有任何玩乐性质,多与手艺人或商业有关的团伙。

    听这些名字,就知道团行的力量了。就像去年开封肉行行头徐中正因不堪和买负重,向中书交涉,从此不再向朝廷供应猪肉,而改交免行钱。

    这相当于一个商人与“国,务院”直接对话与交涉,并且徐中正还成功了,宋朝随后推出免行法。

    李大官人所在的团行叫惠民行,由大大小小五十多个商人组成,把控着尉氏的丝帛、粮油、牲畜等交易,同时李大官人家里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油坊,十几顷良田,这是真正的良田,位于惠民河南畔,大半是能种水稻的水田,几家店铺,以及其他的一些产业。

    究竟李大官人有多少钱,谁也不清楚,大约能排进尉氏富豪的前五位。

    宋夫子所说的,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李大官人确实有力量有资格,替刘家摆平此事,就是代价多少的问题。

    第二层意思是不要以为他是沙陀人,性质剽悍豪爽,能经营这么大的家业,能成为这么大团行的行首,勿用置疑,有着很深的心机。如果不小心,又是很贵重的“传家宝”,说不定同样也会被他巧取豪夺。

    “刘有宁,李大官人于尉氏褒贬不一,若与他交易要小心。”

    刘昌郝沉吟,他只有这一样“起死回生”的东西,一点风险也担不得的,况且还有拒亲这一节。

    看着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宋夫子终有些不忍心。

    “刘有宁,李大官人白天未必在家。”

    刘昌郝会意,李家这么大产业,作为主人也会很忙碌的。

    “吃过晚饭,某陪汝一道过去。”

    “太好了,谢过恩师,”刘昌郝高兴地跳起来,一下子扯到屁股的伤口,传来一阵阵痛疼,他只好用手在屁股上轻揉着。不过痛疼也让他清醒过来,复问:“县里官员害怕花谷久?”

    “刘有宁,读过欧阳公《醉翁亭记》乎?”

    “读过。”

    “何等人与欧阳公山水之乐?”

    “士大夫与乡绅共治地方?”

    宋夫子妻子说:“刘有宁,开窍了。”

    宋夫子轻声说:“此知县品行非佳也。”

    刘昌郝终于懂了,宋朝没有乡镇级别的官员,一个县管事的官员往往少者只有三两人,余下的不得不依赖各个主要的胥吏当助手,这些胥吏皆是来自各县的豪强之家。

    自家是什么,小屁民一个。

    知县会偏向那一方?

    也有偏向弱势群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是大圣师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