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身世(第2/3页)  道德仙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看出花来:

    “我仔细想了想,无论如何想不到别的缘故了。”

    “一千两其实不是个小数目,哪怕是宗室,也很少有能拿出这么一份现银的。”

    后世很多人,都受无脑网文影响,根本不通古代经济。

    以为只要是个贵族就动辄能拿出几万、几十万现银,实则是非常脑残且愚痴的表现。

    实际上,金银等贵重金属,其储量本身就是有限,许多都铸造成器具,或者带入了墓葬里,流通在民间的只是一部分。

    就是这一部分,还有不少被人挖洞储藏了起来。

    所以许多时候,计算财产,都是折算成宝钞(纸钞)或者铜钱。

    宝钞这种东西,会有通货膨胀,实际会有很大缩水。

    即便这些都不谈,实际上宗室也不可能真的富可敌国。

    他们的俸禄按照品级都是有定例的。

    明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

    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

    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靖江王,米二万石,钞万贯,馀物半亲王,马料草二十匹。

    公主未受封者,紵丝、纱、罗各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已受封,赐庄田一所,岁收粮千五百石,钞二千贯。

    堂堂明朝公主,受封后,也不过是庄田一所,每年收入千五百石粮食,宝钞二百贯。

    当然宝钞实际价值要缩水很多,二百贯甚至能缩水到五分之一,也就是四十两。

    算算,一年下来,也就是一两千两的俸禄。

    这还是正经的明朝公主。

    洪武二十八年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

    因为宗室过多,后期削减用度。

    乃更定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自后为永制。

    到此时,郡主仅剩下八百石俸禄。

    不出意外的话,方才那车架之中女子,应当不会高于郡主,甚至更低,县主、郡君、县君、乡君都有可能。

    本朝开国以来两百余载,宗室数目也已经很是庞大,以此类推,宗室的俸禄也不可能太夸张。

    那么,郡主能拿出一千两财物,随便与人吗?

    这可能是相当于她本人一两年间的正常俸禄收入了。

    当然,宗室因为各种各样的便利,总是有法子捞到许多外快,尤其是有实权的更是如此。

    比如经营矿山、茶园等等。

    但即便如此,一千两,依旧是巨款。

    什么理由,能让人家送出这份重礼?

    “呐,小溪,你对自己的身世,了解多少?”

    苏浅雨只能想到宗室女的角度上。

    “我觉得,小溪你啊,可能是个郡主呢!”

    大夏宗女,自上而下,各有品级,分别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帝姐妹称长公主,皇女称公主,女婿均为驸马都尉。

    亲王女称郡主,郡王女称县主、孙女称郡君、曾孙女称县君、玄孙女称乡君,女婿则均称仪宾。

    “哎?我,我是郡主的吗?”

    不敢相信地,指着自己,小溪反问着:

    “难道,我不是渔翁的孙女吗?”

    这是一直以来,家中对小溪的身世的说法。

    无论对外还是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道德仙缘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