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蒙恬走了(第2/3页)  徐福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徐福按秦人的礼制,将蒙恬的尸体火化后,按照将军的遗愿,把一部分骨灰撒向了大海。

    并将另一部分装进陶罐,暂时埋在了岛上。

    蒙将军一生为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魂灵早已飞回了故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秦国。

    徐福亲自在墓地为大将军守丧三七,蒙恬堪称海外秦人的“国父”。

    这也是新朝的元勋,理当受到最高的礼遇。

    虽然只是充满悲情的追悼,但蒙恬留给后人的精神力量,永远会激励和鼓舞秦人们不畏艰难,勇往无前的!

    蒙恬去世后,翁仲便承担起了军事上的重任。

    他急命关飞镇守尚清岛,又给岛上增派了五百名将士。

    并将岛上老弱病残的秦兵,全部撤到崇明岛休整。

    而且李铁匠已经打造出了上千把钢刀,和上万枚钢制箭头。

    基本上可以替换秦兵原来的武器装备了,这再一次鼓舞了全军将士的士气。

    有了钢刀和利剑,再加上超级的战船,秦军中弥漫着一股好战的气氛。

    他们把蒙恬将军的去世,归结为可恨的汉朝所致。

    要是汉朝不推翻秦朝,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地离开故土,逃到大海之上了。

    秦军对汉朝的仇恨与日俱增,后来又变成了急切的思乡之情。

    这种不好的情绪在秦军中相互感染着,整个队伍出现了骚动。

    翁仲感到事态严重,他急忙禀告皇帝,与徐福彻夜商议着对策。

    徐福暗自思忖:

    “是不是该率领秦军“反攻大陆”了?”

    秦军将士的思乡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现在的新朝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创建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美丽富饶的故土,永远是人们梦想的地方。

    自己已经努力在稀释和冲淡秦人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了。

    包括与土著黑人的通婚,在崇明岛建立新朝的帝都等等。

    在崇明岛上,自己也抵制了某些大臣要继续悬挂“秦”字大旗的意见。

    所有这些做法,徐福都是用心良苦,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

    现在新朝取得了三座得天独厚的的岛屿,作为根据地。

    又拥有了“钢刀”c“黑炭”和“大船”三件“法宝”,成为新朝的利器。

    “是不是真的可以大举进攻汉朝,完成秦人的夙愿呢?”

    徐福在宫中踱来踱去。

    夜已经很深了,翁仲一脸凝重地坐在他身边,眼睛一直盯着皇帝。

    “是啊,皇帝怎敢轻易下这个决心呢?”

    “如果功亏一篑,这十几年呕心沥血建立起的新家园,便会前功尽弃了。”

    翁仲此时能深刻体会到皇帝的苦衷,他沉默了良久,最后说道:

    “皇上,依末将之言,现在还不是与汉军决一胜负的时候。”

    “如果冒然出击,只会暴露我们的行踪。”

    “现在汉军对我们的了解,如同我们对汉军的了解一样,双方均是空白。”

    “依末将之见,可否先派一支精兵强将,前去汉朝打探虚实,以便我朝从长计议。”

    翁仲的一席话讲得有礼有节,徐福听后非常赞同,这也是自己的想法。

    君臣二人谈到深夜,方才告别,他们将很多未知的情况,都作了假设性的应对措施。

    如此这般,才放下心来。

    徐福决定派出三艘战船出海,一艘驶向齐地,选择登陆点进入汉朝。

    一艘作为接应,对前方进行补给和救援;

    另一艘作为机动,往返于接应船和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徐福大帝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