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果然出事了(第1/2页)  大明之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内阁。

    张居正的值房。

    这些天,他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小弓测亩”到底该如何杜绝。

    虽然他从未在地方执政过。

    从翰林院庶吉士做起,到翰林院侍讲c翰林院掌院,再到内阁大学士,最后内阁首辅

    这一路像开了挂似的。

    但作为一个尊奉“循吏”c讨厌“清流”的改革先驱人物,他非常清楚,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杜绝不了。

    官场就是这样。

    那是否要像儿子张静修建议的那样,让外驻锦衣卫来负责监督此事呢?

    张居正还没有想好,在犹豫当中。

    毕竟地方上的锦衣卫,本身都存在着天高皇帝远c与地方官儿沆瀣一气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与藩王c郡王那些皇亲国戚千丝万缕。而这次清田大计,像之前的子粒田征税一样,皇亲国戚c豪强大户不都是重点考察对象吗?

    另一个问题,关于查禁全国私立书院,坚决遏制讲学之风,同时裁汰国家廪膳生员,以及枪头鸟何心隐是去是留?

    学校太多太滥,毫无秩序,已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现状急需改变。

    这天,张居正召开内阁会议。

    参会出席的有内阁成员次辅吕调阳,阁臣张四维c马自强和申时行,还有六科廊言官。

    首先就全国私立书院c何心隐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私立书院要不要查禁?何心隐要不要查办?

    当然,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何心隐已经被抓。

    其实,几位阁臣都已经习惯了,每次说是讨论,最后拍板做主的只是张居正一个人。

    这种会揖,更多流于形式。

    但发表意见肯定是需要的,总得对得起自己的职位。但又不是简单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必须以张居正马首是瞻。

    也就是说,张居正倾向什么持什么态度,大家基本上附和什么。

    这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不附和的后果很严重。

    既会得罪首辅,万历皇帝又不会放过你。

    尤其是经过“夺情”事后,原吏部尚书张瀚就是因为不附和被赶回家了,而其他强烈谏止“夺情”的官员更是挨了廷杖流徙边疆,在座几位更是门清,不敢轻易与首辅唱反调。

    张居正的态度,之前其实就已经透露出来了:坚决查禁全国书院。

    大家心知肚明。

    吕调阳老好人一个,虽然是三朝元老,坐在次辅的位置上,但朝廷内外几乎达成共识:这个人就是摆设。

    (ex){}&/  “元辅,何事?”吕调阳见张居正神情不对,小心问了一句。

    “吕阁老,你看看。”张居正将手上的加急文书递了过去。

    吕调阳接过一看,也是大惊失色。这都出闹出人命了,那还了得?

    其实,吕调阳本心是想劝说几句的,但感觉首辅主意已定,估计说了也是白搭,于是忍住了。

    吕调阳接着又将加急文书递给张四维看,然后马自强c申时行也都一一过目。

    看完,大家都沉默不语。

    当然,张居正的沉默有所不同,此刻他想得更多的是儿子张静修的谏言。难道老夫的决定与判断果真不如儿子?儿子似乎看得更准更远,全国私立书院不能这样一刀切,何心隐也不能这样贸然除掉,否则只会引起更大的动乱

    “元辅。”见张居正想得入神,吕调阳喊了一声,这事儿犹豫不得啊,都出人命了,得尽快作决定。

    这个王之垣办事还算靠谱,没有刻意隐瞒,压着不报,事情一发生,他就立即向上请示。

    张居正正欲开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大明之风骨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