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对于本书若干问题的解释 2(第3/3页)  武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族放在眼里,搞得皇帝只能重修氏族志,给自己作弊抬身价。

    勋贵呢,像杨玄感就是典型的北朝勋贵,西魏的八柱国家流传下来也是勋贵,他们就是在北朝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中建立了卓越贡献的个人乃至家族,这部分功臣或是功臣后代,作为整个阶层来说,也受到了制度性的约束和打压。如隋炀帝就曾改革过爵制,将北朝遗留下来的大批封爵进行清理,重订为五等爵制,还曾规定北魏c北周的勋臣子弟不能在隋朝荫补入仕,剥夺这部分人的权力,可见,在此之前,这部分人与隋朝的功臣一样,可以凭借先祖的功勋c地位,直接入仕。

    另外,隋炀帝还曾将勋官c散官合并,减少数量,而勋官和散官更是之前安置隋朝及以前遗留下来的勋贵子弟的一种方式,减少了这个等第,也就减少了这部分人生存和晋身仕途的机会。

    故而,李渊在起兵之后,并没有对皇帝如何荒淫无耻大加挞伐(就记载来说,在皇帝之中,隋炀帝本身也不算荒淫无耻到什么程度),而是指出隋炀帝吝惜官爵,自己要反其道行之,大授散官,搞得他儿子上台之后,又要整顿一遍官制。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简而言之几句话。

    在这个时代,老爹是官,你就可能入仕,官越大,你可能被授予的散官,勋官就越大,举例子来说,房玄龄是宰相,他的儿子入仕时就被授予了五品散官(通贵,这也是一个坎,下面就是下僚,上面才是真正的高官),而唐朝进士及第之后,也不过就授予一个八九品的官。诸位可见其中的区别。

    另一方面,在勋官制度上,父亲的功勋是可以转给儿子的,冒了顶,儿子即使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不断往上走,杨素和杨玄感就是如此,父子二人都官居二品,杨玄感官居柱国,说起来,史书也没写到过此人干过怎样大事,根本点就在于这种制度。

    而隋炀帝的制度也很有意思,我们看史书,基本上很少见到太守的名字,多数都是某某通守如何,某某郡丞如何,有限的几个,基本都是大族之后,而像张须陀任职的齐郡,更是根本不见太守的名姓记载,这点殊不合理,个中原因何在?

    蜡烛窃以为,看看陈叔达,再看看丘和,似乎当时的太守位置,还是要大族出身的位望俱隆之人才可做得。

    但是,武官却不在此列,比如麦铁杖,当年在南朝是将军,却也是盗马贼出身,绝对高不到哪里去,而来护儿,更只是地方的豪强,带着些家兵部曲跟着混事,算不得什么显赫之辈,而杨广能信而用之,似乎门户之见并不明显。

    而沈光更只是一个普通骁果,却因为攻城时作战勇猛,得以授官,那么,主角虽然出身赘婿,但也是良人,若立下大功,怎就不能位列三品???

    呵呵,扯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各位读者看不看得明白蜡烛在说些什么,暂且搁笔,日后再续吧,哈哈

    平凡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71812.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武德最新章节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