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八的焦虑(第1/2页)  大叛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除此之外,八阿哥还提出一系列的增兵方案,清军在大同c宣府c保定各地还有数万人马,这些人马调集再加上京城这边的守军,加起来足足有十万大军。至于沧州镇那边,从侧翼出兵直接牵制天津卫的明军,从战术来看也是可取的,能够为清军的兵力调动争取时间。
    再加上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一个在邢台,另外一个在济南,朝廷完全可以下旨让两位阿哥就地召集各处精兵,再加上他们手下的练勇快速北上勤王。
    在大清,阿哥带兵是惯例,不仅有远高于地方军镇和官员的地位权利,而且作为阿哥,他们对于大清的忠诚也是无需担心的。给予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这样的权利,不仅能确保快速组织军力北上,更能确保压制地方的效果。
    至于再南方的兵力,暂时还不能动。要知道南方的隆科多还在同明军交战,江北大营还在防范江南的明军,这些部队一旦动了,非但起不到回援的效果,弄不好会导致南方战局崩溃,一旦南方丢失,那么清廷就彻底输了。
    对于有些人所提出的向蒙古各部求援,八阿哥却半句都未提。虽说什么满蒙一家,可实际上清廷对于蒙古各部的控制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蒙古各部除科尔沁部是个例外,其余各部和清廷之间只是臣服关系,在清廷的实力强大,能够压制住蒙古各部的情况下,蒙古人还是很听话,可一旦他们觉得清廷已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会有二心。
    实际上,自去年朝廷调集蒙古骑兵入长城协助作战到现在,蒙古各部对于清廷迟迟未能平定叛乱已有微词,如果这时候再向蒙古各部求援,谁知道这些蒙古王公不会趁火打劫,另起异心?
    所以说,不仅不能用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还得加倍小心和防备蒙古,以防止蒙古各部起反心。这点,不仅是八阿哥,就连康熙也是非常清楚的。
    康熙静静听完了八阿哥的话,他不得不承认八阿哥这番话的确有道理,而且安排也较为妥当。
    虽然说一直以来康熙都不喜欢这个儿子,尤其是八阿哥当了太子之后父子双方更因为良妃之事反目,可在如今情况之下,保大清也是保自己,父子之间虽如仇敌,可同样也有着默契。
    “可!”康熙最终开口道:“太子之言甚得朕心,就按太子的意思着上书房各大臣拟旨,兵部行文调集各处兵力,至于衮泰,丧师辱国,有负君恩,着立即押京处置,另外诸位觉得谁能替代衮泰?”
    “皇上,奴才有一人举荐!”这时候,马齐站出来道。
    “何人?”
    “古北口总兵董象纬或可担当此任。”
    “董象纬?”康熙想了想,对于此人他不是怎么熟悉,脑海中的印象不深。
    马齐当即把董象纬的情况讲解了一下,董象纬正黄旗汉军旗出身,早年曾跟随彭春参加过雅克萨之战,后又在漠北之战立下战功,积功现任古北口总兵一职。
    董象纬精通火器,有丰富的火器战场经验,而且其人用兵稳重,个性坚韧,能守善攻,眼下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康熙想了想,如今朝中的确拿不出什么大将来,而且马齐此人性格虽不讨喜,但他对于自己和大清的忠心不二,既然董象纬如此受马齐推崇,那么就用他吧,希望这个董象纬不要让自己失望。
    当即康熙下旨,调动古北口总兵董象纬为直隶提督,以替衮泰,统帅大军。
    此外,太子八阿哥负责调配军资粮草,马齐c张廷玉以上书房大臣之职暂管九门,做好北京防御准备。其余各部各司其职,等大军调动完毕,再攻天津卫,于明军决战。
    朝会结束,八阿哥刚刚回到东宫,九阿哥和十阿哥就急急赶到了,迫不及待打听消息。
    九阿哥和十阿哥虽然身份尊贵,但他们两人并不是管事阿哥,除非康熙召见没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大叛贼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