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1/3页)  逆变158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逆变1589最新章节!

    局面继续僵持着。

    万历皇帝再次加压,之前是隔三岔五不上朝,从三月中旬开始,皇帝改为每日不上朝。这下好了,许多大臣原本有要事汇报,见不到皇帝只能去找四位内阁大臣。四人一看,得,大部分事情他们都没法拍板,也不敢拍板,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大臣们无奈之下,只好给皇帝上奏折请示,想不到的是,这些奏折最后还是被朱翊钧“留中不发”。留中不发是古代皇帝特有的一种权利,意思是把大臣们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既不交到内阁商议,也不批示回答。

    一来一回,事情不但没有顺利解决,相反还急剧恶化下去,越来越多的奏折堆积在案头,渐渐影响到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私下里有部分官员对王家屏腹诽不已:他们觉得王阁老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希望在这次对抗中收获流芳后世的美名,所以才宁愿被皇帝罢官,也不主动请辞。只是皇帝并不让王阁老如意,就算是被这位老臣指着鼻子数落,也不发火。

    如此拖到三月底,王家屏终于妥协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指责他,说是他造成了如今的朝廷大瘫痪。王家屏只好给皇帝上书,称自己年龄大了,不能胜任内阁工作,希望能准许其告老还乡。

    朱翊钧的回应则是干脆利落得紧,连面子上的稍加挽留都没有,当即批准了申请。

    不仅如此,朱翊钧还立即让原吏部侍郎赵志皋升职,并且加授文渊阁大学士,同时进入内阁递补王家屏之位,以示王家屏的离职对朝廷没有丝毫影响。

    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隆庆二年的探花郎。其初时授职为编修,之后因冒犯张居正而调任广东副使,再之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张居正逝世后,调任京师,官居兵部侍郎,去年初改任吏部侍郎至今。

    赵志皋曾在兵部任侍郎,对兵部事宜和边境军队了解较深,知道有的将领确实有在兵部任职的资格,加上万历皇帝不光让他转了正,还让其入了阁,自己要是再继续阻挠钟南的任命,就显得太不识抬举。

    赵志皋从政的起点不低,只是之后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而受到排挤,为官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应天府度过。虽说南京应天府也是两京之一,其繁华和北京顺天府相比,也不遑多让。可是在文官们看来,只有在顺天府的官才算是真正的京官,应天府的官要么是从顺天府贬砥而来,比如朱翊钧曾经的大太监冯保之流;要么就是不受皇帝或者那些超级大臣的待见,只能远离当朝的政治中心,期待咸鱼翻身的那一天到来。

    赵志皋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早已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过长时间的低谷,如今猛然达到人生巅峰,却也没有失了本心。他本是干实事之人,对如今大明王朝的现状也了解较深,知道不能乱折腾,是以次日就在吏部通过了这次任命。

    吏部不反对,内阁和其他大臣本来也是持中立态度,钟南出任兵部侍郎的事情就再也没有阻力。随着皇帝的用印签发,新鲜出炉的兵部侍郎钟南终于可以走马上任了。

    进京之时已是四月初,好在蓟州与京师相隔不远,钟南只花了一天时间便到了目的地。

    由于钟南还未在京师购置房产,只能暂时住在朝廷安排的一处客栈。原本是打算住在贤良寺的,只是钟南带有女眷,住寺庙不太方便。

    在明朝时期,地方官员进京公干时,一般是很少住客栈或者会馆之类的地方,尤其是官阶相对较高的官员。为什么呢?

    首先是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明朝官员的俸禄偏低。既然如此,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闲钱住客栈?而且明朝的客栈又常常与茶楼、酒肆等休闲娱乐场所混搭,堂堂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逆变1589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