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越窑粉盒(第2/3页)  陶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品相如此完好,卖给你的人可真是有眼无珠了,还说是乾隆时期的,怕是觉得这是个假的,拿你当棒槌。”田老笑道。

    “我倒觉得这有可能”姜老笑了笑,之前脸上的阴霾也略有消散。又略带戏谑说道:“不过凭感觉就敢买下来,勇气可嘉。”

    沈宸一直听着,总不能和二老说这是自己从一堆碎瓷片里修出来的吧,那也和怪物差不多了。

    “沈,考考你的功底,给我们两个老头子说说越窑的一些典故。”姜老突然说到。

    “姜老,我虽然是刚接触这一行,但还是下一番书面功夫的。”沈宸听说瓷器是个好东西,心情也比较愉悦:“既然姜老您要考较我,我就献丑了,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二老不要见笑。”

    “越窑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陆羽《茶经》云:“越瓷类玉邢瓷类冰”,古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称,而越窑便是‘南青’的代表。越窑的所在地主要在上虞c余姚c慈溪c宁波等地,上虞在战国时属于古越国的区域,在唐代为越州,因此此地的窑口便称为越窑。越窑的制瓷工艺自东汉始,是我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瓷器产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唐代时越窑的工艺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越窑所出产的‘秘色瓷’最为当时人们所喜爱。”

    “文人墨客对秘色瓷的赞美也是不绝于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堪称是咏越窑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吟诵越窑最生动的当属徐夤《贡余秘色茶盏》。其中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句。”

    “越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其周围的窑口和南北方陶瓷技术的交流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唐代,越窑青瓷能成为一代名瓷,不仅仅是因为越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更因为越窑烧制技术高,釉色近乎完美。”

    “到了五代吴越国时期,越窑已经成为王室专用,其造型变得更加精美。不过到了宋代,因为种种因素,越窑逐渐式微,在宋亡以后越窑也就不复存在了。”

    姜老听完说道:“基本面了解的还可以,但是还是要花功夫。古玩最重要的便是平时的积累和知识储备。有时候一个细节便能对辨别真假c断定朝代有着很大的作用。就拿你这次来说,虽然你捡了个漏,但是也是糊里糊涂的。如果摊主有心作假,或者看出来这是个瓷器是五代的越窑,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是姜老对后辈的指教,沈宸心中了然,不停点头称是。

    “姜老,能不能冒昧地问一句,这个粉盒能值多少钱?”姜老言毕,沈宸突然问道。

    “唔,这个粉盒你是多少钱收来的?”

    “五···”沈宸刚想说五百,却发现那是两个东西的价钱,心中算算,应该是一个二百多吧。才想开口,田老却惊道:“五十万?你子运气可以啊,现在这个粉盒至少翻了八倍了。”

    田老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他前段时间在姜老家看见一个类似的越窑粉盒,当时姜老说那个粉盒已经超过四百万了。而且那个粉盒似乎还没这个精致,没有如此品相完美。

    沈宸当即闭了嘴,他能说什么呢?其实是两百多收来的?怕不是要被拉出去打。

    姜老点点头:“瞻我说的不错,你这个盒子如果要上拍可能价格还要再高一些,可能达到五百万。你捡了一个大漏。”

    沈宸已经有点懵了,他本来还想把这个瓷器送给田老的,但是现在好像没这个可能了——在知道价值以后,田老不会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的。

    姜老将这个瓷盒轻轻放下,又拿起另一个陶碗。

    姜老这次没有很快下结论,他端着陶完看了二十多分钟,把陶碗放在桌子上:“老田你也看看,我打个电话给老俞,这个碗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陶宝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