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图穷匕见(第2/3页)  大明好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有不逮。

    果然,运输大队长在内战中,以绝对的优势连输三场大战役,把老本亏得精光,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跑到岛上去苟延残喘了。

    朱厚照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再说了九边十三镇的军权从来就不在皇帝手里,出了这种大事也该由内阁六部去伤脑筋,和皇帝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朱厚照闭着眼睛做了个深呼吸,左手按在军报上,提声道:“局势已经恶劣到这种程度,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现在可有对敌之策?朝廷需尽快抽调部队支援宣府!”

    内阁首辅谢迁诧异的看了一眼朱厚照,作为弘治朝的老臣,他可是看着朱厚照长大的,对这位昔日得太子性格在了解不过了。他满以为朱厚照会兴奋的跳起来,然后御驾亲征率领京营几万大军去支援,毕竟宣府距离京城满打满算也就四百多里,快马半天就到了。

    没想到朱厚照在登基之后,性格大变,原来跳脱的性子消散一空,变得沉稳无比,在今天的朝会上让群臣一而再的吃瘪。

    像今天这样的军国大事,按理说是一个新皇显示权威,控制朝政的好机会,但现在看来朱厚照明显没有插手此事的想法,开口就是询问群臣该怎办。

    作为皇帝的亲信太监,站在旁边的萧敬急了,朱厚照这是在轻易地放权给外臣啊!而且还是最重要的军权。

    只是他一个司礼监太监,在这样的朝会上不好说话,只能不停的给朱厚照使眼色,让他借此机会夺取宣府军镇的军队指挥权。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他当然明白萧敬的意思,只是他初掌国事不久,如何指挥得了几百里之外的前线战事。

    即便是白起韩信在世,恐怕都要为难,小王子此次不是简单地抢劫一把就走,明军这边一拖沓,边境的老百姓不知道要死多久。

    蒙古骑兵不走,那些躲进山区的老百姓就不敢下山,只能在山里忍饥挨饿。

    这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所以朱厚照命令群臣尽快拟出个应对的方案,不说歼灭这些蒙古骑兵,至少要尽快把他们驱赶出大明国境。

    “朝廷一兵一卒的调动,都需要经过皇上的旨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全国的军队都可驰援宣府!”

    谢迁本来是想以这次宣府兵败为要挟,吓一吓小皇帝,但是现在小皇帝表现出来的干练态度,这点小事估计吓不住他,如果操作不慎说不定真就让皇帝夺取了宣府的兵权,内阁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损失,所以还是不要玩阴谋诡计了,直接公事公办比较妥当。

    朱厚照撇了撇嘴巴,正色道:“京师离宣府不过四百里,那就调动京营部队前去支援!”

    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北京城本身就是离边境很近的军事重镇,在京城安全的前提下,抽调京营去宣镇是最合理的做法。

    “启禀皇上,京营部队常年缺乏训练,且缺少兵甲武器,不堪一战,仓促上阵恐有覆灭之忧。”刘大夏拱着手,大声回应。

    刘大夏这么一提醒,朱厚照才想起来,弘治老爹为了削弱文官集团的军权,故意将京营部队当工程队使唤,让士兵去修宫殿、挖河道,同时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不给更换装备,现在的京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

    “那么太原镇的兵马呢?”

    太原镇就是山西镇,顾名思义就是驻扎在山西境内,是九边军镇中唯一一支在北京城背后的军队。这支军队同时也是九边军镇中编制最小的部队,人数不超过五万人,它的作用就是在大同镇和宣府镇被攻破之后,作为中原的内长城,阻挡入侵之敌。

    “太原镇是中原腹地的第二道防线,现在宣府已然糜烂,如若抽调太原镇兵马北上,万一鞑靼骑兵借助来去如风的优势南下,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刘大厦摇摇头,显然他不同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明好皇帝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