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旅行,是一种情怀(第2/3页)  余生,交给路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9个省区,润泽了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

    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经过青藏高原,她的最终目的地是拉萨,当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逻些。那里,有等候她的新郎,吐蕃王松赞干布。作为皇室宗亲的文成公主,奉唐太宗的旨意,踏上了与藏王松赞干布和亲的征程。这一走,便是长达半年的时间,走过三千多公里的路程。

    在那个交通远不如今日发达的唐朝,这,该是怎样的一条和亲之路呢?

    藏族司机阿桑师傅的一声叫唤,将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我们乘坐的小巴,在阿桑的引领下,一路上到了海拔4千米的日月山。车轮驶过的这条路,是昔日的唐蕃古道,这里曾经走过一支长安来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带着唐朝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汉文化,行走在这条通往吐蕃的路上,马蹄声踏破了宁静的山谷,走在巍峨群山之间,高原未知险境,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因为,在这支队伍的中央,簇拥着的是大唐公主,他们以安全送达公主过日月山为己任,因为那是一个王朝的承诺,藏汉和谐的动力。

    文成公主在走过日月山这段险路的时候,有没有退缩的念头?一位才16岁的唐朝公主,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女孩,是如何度过眼前这条通往拉萨的漫漫征途呢?

    站在日月山上,常年经受高原风洗礼的经幡整齐的向着一个方向飘扬,五彩斑斓,那是青藏高原的灵魂。当年,也是站在日月山头,回望身后走过的路,文成公主不仅潸然泪下,繁华的长安,永别了,因为翻过了这道日月山,便是吐蕃的境地了。

    从此,长安便在她的回忆中了。

    我想象着文成公主下马,极目远眺东方的情景,那是她的故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繁花似锦的长安与脚下萧瑟苍茫的大地想成了鲜明对比,未来还能再回长安吗?文成公主感慨万千,她双膝下跪,噙着泪水,向着来时的路,长跪不起。

    文成公主是幸运的,她遇上了爱她的松赞干布。成了吐蕃皇后以后,文成公主致力于传播大唐文化,成为了唐蕃往来的使者。

    我从江南来到西宁,完全不同的地域地貌,风土人情使我着迷。按照地理解释,一入到西宁城,便是属于青藏高原范围了。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青藏高原顾名思义,是以青海,西藏的地域为主的。

    一头纯白色的牦牛,从我身旁经过,她的身上被主人披挂着五彩斑斓,她是藏人的神灵,是这片雪域的真正的主人。

    阿桑师傅继续开着车行驶在高原间,车里响起了藏语歌曲,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总感觉藏语歌曲就像是在念佛经,全民信教的藏族,转经诵经便是他们的日常,也正是这样的宗教信仰,这里的人们单纯,善良,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车随山转,山随湖旋。当藏语小曲戛然而止时候,我知道,青海湖到了。

    我相信初见时的美好,就像我初次见到青海湖。到达的时候,正值中午,它让我有见到海的感觉,因为蓝的清澈,她就像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高原公主,独自在这海拔三千多的高原上,吸收了日月精华,与天对话。对于人类,她是陌生的,她从200多万年的古海洋走来,带着深邃与神秘,从此隐居于此。

    没有江南湖泊的花枝招展,她质朴,沉静,自然且带着一股幽远气息,这便是她的魅力。

    我决定在青海湖住一晚。阿桑师傅笑着说,打这么远来一次,不容易啊,是应该多看看咱们的青海湖,放心吧,明天中午你再坐我的小巴回西宁也行。

    我找了一家最靠近湖畔的旅店住下,此时,暮色降临。

    穿过一小片草场,偶有零星的牧人赶着几只羊回家,游人渐次散去,青海湖在暮色氤氲中,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余生,交给路上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