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血战长平(第2/4页)  秦汉风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一样的炎热,最开始战死的士兵早已变成了一堆粘着血皮的骨头,这些战死的士兵或许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人间炼狱的一幕。

    整整坚持了四十多天的赵军终究是没有等来赵军,原本还存有一丝丝希望的赵括终究也充满了绝望。

    绝望之中,赵括终于明白不会再有援军。

    一般人在陷入如此绝境的面前,心理防线早就崩溃了,估计他们会选择自杀,但是赵括没有自杀,这位纸上谈兵贻笑千年的年轻将军在绝望之时依旧存留着军人的血性,他或许已经败了,但他绝不轻言失败。

    既然没有援军,那就冲出去!

    疲弱的几十天没吃东西的赵军还能冲出去吗?赵括不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已经没有意义。

    赵括将赵军一分为四,从四个方向以自杀式的方式向铁桶一般的秦军发动最后的攻击。

    历史没有记载赵括自己是从四个方向中哪个突围的,但我想,公元前260年夏末的赵括定是义无反顾的朝着西边的秦军壁垒发动进攻,那是秦军防守最强硬的地方,那里有秦军主力,更有战神白起。

    赵括还是死了,秦军强悍的弩箭将赵括设成了刺猬,赵括的尸体重重的栽倒在了滚烫的土地上。

    赵括是可怜的,初入战场就遇到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战神白起。

    赵括是可悲的,若是有生之年他能多加锻炼,以后或许也能成为赵国一代名将。

    赵括又是可恨的,他的一意孤行损失赵军四十五万,赵国由此一蹶不振。

    不管怎么说,赵括还是倒下了。

    在赵括倒下的秦军壁垒上,白起手扶长剑,悲哀且鄙夷的看了一眼尚有余温的赵括尸体,低吼一声:赵括已死,降者不杀!

    白起洪亮有力的声音传遍整片山谷,血战中的赵军得知主将已死的消息,支撑着这支彪悍军队的最后一口气也终于消散,疲惫的赵军终于放下了兵器,几十万赵军跪地投降……

    但,这些投降的赵军却没有幸运的活下来,靠着喝水吃人肉的赵国降军熬过了饥饿,却没有躲过白起的屠刀。

    白起下令,将赵军坑杀,所谓坑杀,不是直接活埋,应该是先砍掉脑袋随便埋在土里,一部分脑袋由秦军士兵割下来挂在腰带上回去算作军功,割不了的脑袋就烂在了河谷,变成了孤魂野鬼。

    这一战,赵军战死的加上投降被杀的,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四十五万,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四十二年之后,秦始皇派遣大将王翦攻入赵国邯郸俘虏了最后一个赵王赵迁,赵国灭亡。

    数千年来,众人提及白起脑中第一印象就是嗜血好杀,长平之战在赵军投降的情况下白起居然残忍的下令杀掉降卒,人们多指责白起杀戮太过,其实仔细想想,当时的白起下令屠杀手无寸铁的赵军也是无奈之举。

    历史记载,白起之所以坑杀赵军,原因是‘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意思就是就算秦军不杀赵军降卒也不可能将其收编,赵国对秦国恨之入骨,若是不杀,这些赵国降兵迟早要造反。

    这当然是一条理由,但绝不是全部的理由,白起之所以杀这些赵军降卒,是多方面原因汇聚在一起的结果。

    第一,粮食的问题。

    早在赵括替代廉颇之前,秦国和赵国就已经在长平对峙了三个多月,两国的粮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加上后面秦军包围了赵军四五十天,秦军的粮食八成也不多了,就算粮草还能坚持估计也只够秦军用的,突然多了二十多万的降军,秦军务必要将自己的口粮分给赵军,这么一来秦军的粮食也不够吃的,粮食只有一份,却有两张嘴想吃,唯一的办法就是弄死一张嘴,这个道理白起懂。

    第二,现实问题。

    就如同白起说的,赵国降卒是不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秦汉风暴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