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荀城的身份(第1/2页)  终南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终南录最新章节!

    肃州是成国最西的一个州,它像一根触角,深深地探入草原腹地。

    永安城是肃州辖下的一个小城,离肃州足足有七日的车程。

    图山脚下那一战之后,张广率军回到永安城,安排好永安军的一应事务,便带着几个亲兵,赶往肃州大营。

    这个冬天的所有的仗已经打完了,这一次,他到肃州大营是来汇报图山一战的情况的,顺路也把年底的汇报一起做了,免得年根儿底下,还得再跑一趟。

    肃州刺史,便是如今的荀家家主,荀知礼。

    自从八年前那一场大战,荀家前任家主荀谷和长子知行战死在西北的战场上,次子知礼便接任了荀家家主之位,也接手了荀家在军中的全部势力。

    当年,太子秦铮率军平定羌族各部,麾下是大将军荀谷和他的长子知行。

    那一战虽然挫败了羌人大半势力,使之二十年内难以恢复元气。

    可荀氏父子战死,太子重伤致残,也令成国一时之间动荡不安。

    先帝听闻西北战事惨烈,几位封王、大吏蠢蠢欲动,竟一病不起。

    先帝驾崩的那一日,丞相钱瑞谋取篡位,荀知礼带着荀氏亲兵,力保当时还是晋王的皇三子秦镛入宫面圣,临危受命,登上帝位。

    随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各路反兵,保住了大成国的安定。

    只是,流言四起,后来一众大臣以“荀氏势大,若为外戚,必将家国不安”为由,逼得晋王妃荀氏让出后位,自请为贤妃,不出一年,便郁郁而终。

    荀氏的儿子,也因此对荀氏有了嫌隙,对这个外家并没有多么亲近。

    而荀知礼也没能承袭荀氏家主的大将军之位,只成为了肃州刺史,统领西北军务。统领天下大军的大将军一职空悬多年,天下兵权最终汇聚到了陛下的手里。

    荀知礼其实并不在意荀家丢了大将军之位。荀家世代从军,一向有功高震主之嫌。族中也一直在考虑如何从大将军这个风口浪尖上退下来,慢慢转向其他方面。但又不能在军中一退到底,如今这肃州刺史一职刚刚好。

    对于荀家,皇帝的足够信任,并不能压制住各方的弹劾之势。

    荀氏家主也必须有足够的统军之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大将,才能震慑住那些有心之人。

    现下荀知礼还能持枪上马还好,可是待到他老去,荀家的下一代呢?

    大哥知行的独子荀坑,自幼喜爱读书,如今已经在崇文馆进学,虽是承袭了武爵,但将来怕是要走文官的路了。

    至于自己那个不孝子,不提也罢,那是京城里最大的纨绔公子。

    这些年,荀知礼也一直在努力提拔荀氏旁系子弟,但凡出色一些的,都带到军中历练。好的将领倒是培养出了几个,但若是指望他们将来撑起荀家门面,怕还是不够。

    永安城的战事能够这么快地平定下来,让荀知礼心情大好。

    这永安军校尉是个死脑筋,如若一直跟戎军对峙下去到了冬日,定是要肃州方面派军援助才行。

    肃州和永安相距甚远,这一路上,援军必然会折损不少。

    看来,将永安城扩为西北地区仅次于肃州城的大城的打算,势在必行,陛下也同意了这个计划。只是这张广能力不足,还是得寻一能够镇守一方的大将才是。

    听闻永安校尉张广前来汇报军情,荀知礼便立即着人,将他唤到了将军府。

    荀知礼看着张广呈递上来的图山战报和永安军的事项文书,沉默不语。

    其他的倒是无可挑剔,只是这人事任免一项,“斥候队正荀城,长安人氏,年十五,图山一战斩敌十四,兼有献策退敌之功,擢升百夫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终南录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