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好消息,都是好消息啊!(第2/3页)  抢救大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去,对咱们可不利啊!别的不说,这东南十一个财富汇集之府都被太子控制,长江入海口也在太子的水军手中。咱们只有应天一府......拖下去,咱们的钱还够花吗?

    为了整顿南京的京营班军,咱们已经花了三十万两了!三十万啊!现在京营班军每个月都得发十几万两的饷银下去,都是咱们自家拿钱在支撑。如果对峙上几个月,不用太子派兵来打,光是耗军饷就把咱们耗干了!”

    这个临淮侯是李文忠、李景隆的后人,李景隆在永乐年间被朱棣卸磨杀驴,革了爵位,还在家绝食减肥——饿了十天没死,然后一直活到永乐末年。他的子孙虽然没有了爵位,但是照样有世袭的指挥可以做。到嘉靖年间又续了个临淮侯。

    而这一届的临淮侯倒是够机灵的,本在北京做官,但是看到苗头不对,就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城门关闭前溜了。

    临淮侯一开口,附和的声音马上就起来了。

    “是啊,黄御史说是能替咱们筹款,可到现在一两银子都没见着!”

    “都是咱们在出钱啊!”

    “之前筹了百万两,这才过多少久,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勤王的事儿要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如果从南京筹钱还是咱们出血......”

    “江面上的钱也难收啊!从汉口镇过来的商船都挂着平贼将军的旗号,咱们要收过税就得罪左良玉了!”

    “不能拖啊!太子手里有十一个富得流油的府!等明春完税之后,太子手头又能多出几百万两银子了!”

    “不止几百万,十一府的田赋就能有一千多万石!淮扬二府半年的盐税有三百万两......还有南北洋的包税和十一府的商税,怎么都有两百万两。”

    “那么多的钱,咱们怎么和他斗?有钱就有兵啊!他现在已经有六陆师二水师七军卫,将近十万大军了。再过半年,十五万大军都有了,咱们还斗个屁啊!”

    “咳咳咳!”徐弘基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在场的勋贵、勋臣们一时都没了声音,全都看着这位病入膏肓的魏国公。

    “诚意伯,”魏国公瞅着刘孔昭,“这里就属你足智多谋,你说吧。”

    刘孔昭拈着胡须,面色凝重,摇摇头道:“太子是挟天子令诸侯,现在又掌握了东南十一府。而咱们这边太被动了......您老能带兵去扑击镇江吗?能打什么旗号?这一次太子派出兵马官员进占江南九府,除了在镇江战了蒋云台,别处都是兵不血刃。江南士大夫根本没人举兵抗拒太子啊!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太子手中有圣上这面大旗?抗拒太子,就是造反啊!”

    江南九府士大夫不抵抗不仅是因为朱慈烺控制着崇祯皇帝,还因为他并没有触犯东南士大夫的底线——士大夫的免税特权!

    盐税的利益主要属于勋贵和高官,绝大部分的东南士大夫是没有资格染指盐利的。而且朱慈烺也给徽帮四盐总留下了一定的获利空间,让他们可以继续后台老板们输送部分利益。

    而卫所的利益则属于勋贵、世袭武官和军籍士大夫,民籍士大夫很难染指。

    也就是说,朱慈烺目前对东南士绅中占多数的民籍士大夫利益的侵害并不严重,受到伤害的仅仅是淮扬二府的军籍士大夫。所以东南士大夫的反应也就比较消极,还是能容忍朱大太子的。

    况且崇祯这个大义名分还在朱慈烺手中攥着!

    这帮读圣贤书的家伙,怎么可能在自身利益没有明显受损的情况下,去挑战拥有大义名分的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勋贵们就显得非常被动,根本不可能主动出击。

    刘孔昭接着又道:“而且太子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放出来呢!”

    “还有王牌?”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