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隆冬之下的长安(中)(第1/3页)  寻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夏荷拒绝了徐想邀请她一起去城外司农寺的新农庄参观的邀请,理由是她下午在财经学院还有两节课需要去上。

    对于别人来说那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数字,在夏荷的眼中,却如同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可以摆弄着变出无数的花儿朵儿来。

    这些年来,经过她的手培养出来的财会人员,可谓是遍及天下,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这样的专业人员,还是太少了。这些专门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还只是分布在州府一级,往下就很没有足够的人手了。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从武邑搬到长安的财经学院,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而夏荷在财经学院里,是最高一个级别的老师。这个最高级别,当然不是指她的身份,而是因为她所负责的课程。

    与夏荷分别之后,徐想离开了他的公厅,带着数名从人,直奔城外的新农庄。

    农业,仍然是这个帝国的根本。

    让所有人吃饱,仍然是徐想的第一要务。

    粮食,从来不怕多。

    粮食真的多了,便可以用来生产出许多别的东西,比方说酿酒。

    大唐的粮食政策虽然已经放开了,但是酿酒行业,却仍然属于管控行业。只有拿到了政府颁布的牌照的作坊,才能酿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保护粮食。

    酒的利润比起卖粮食,可要高多了。

    事实上,任何最初级的原料,只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便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徐想很想赚更多的钱,但在粮食上面,他却不敢这么做。

    粮食关乎着稳定。

    别看北方似乎不缺粮了,但这只是集中在一部分地区,很多地方,吃饱,仍然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一旦大量的粮食被投入到了二次加工的行业之中,毫无疑问,粮食的价格,必然是要上涨的,这会让许多吃不饱饭的人雪上加霜。

    国家的储备粮必须要保证满仓满库,一旦哪里出现灾荒,朝廷要能立时拿出粮食来解决问题。青荒不接的时候,要让那些没有饭吃的人有地方借贷。

    不过徐想也清楚,光靠管控,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管控只是在延缓矛盾爆发的时间。就像开源节流的财政政策一样,开源,永远是重中之重。只有扩大流水来的渠道,水才会越来越大。节约,是无法让人真正致富的。

    而司农司,便是徐想非常重视的一个部门。而这个部门之中,最让徐想看重的,便是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学院里,汇集了大唐最好的农夫,或者说,这些人,已经不能算是农夫了。第一代的那些人,的的确确是真正的农夫,但到了现在,第二代的人,却是一个个能写会算,学会了如何统计,如何分析,如何记录,如何从大堆大堆的实验记录之中,找出他们所需要的。

    这里头,有专门研究育种的,有专门研究肥料的,有专门研究如何杀虫的,总之林林总总,分门别类的好多学科,得益于当年皇帝陛下打好的底子,现在的农业科学院,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每当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往往就会在这里自动地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来,并且有专门的人员去负责。

    这几年来,司农寺也算是硕果累累,研究出来的许多良种,为提高大唐的农业产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这,也是司农寺卿刘新,有底气向徐想伸手要钱的原因所在。

    研究,当然是最耗钱的一个所在。

    但研究,也是把钱往水里砸的一个行当。

    大量的钱砸进去,有时候连响儿也听不到一个。

    徐想除了年初的预算之外,拿不出更多的钱给刘新。但是他允许刘新自己想办法创收。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新农庄。

    之所以说他是新农庄,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寻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