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赞同(第1/2页)  锦绣绒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张先生,恕我叨扰了,原想待明日再与您商量此事,奈何宋某心性急躁,此事不定,恐怕整夜难眠,所以只好扰先生清梦了。”宋舫对张先生向来礼遇非常,此时诚心抱歉道。

    “哦,听大人一说,张某倒是很有兴趣了。”张先生眼中燃起了兴味之意。

    宋舫将请柬递给张先生,顺便把戚氏对他说的话转给张先生听。

    张先生看完请柬掂须片刻,起身踱步一周,再细看了一遍请柬,复坐下,思虑了片刻,正色对宋舫说道:“属下认为,大人可先私下派人对汪家义卖现场及准备的货品进行察看,若汪家准备的得当,的确诚意十足,宋大人应给予暗中支持,可让戚夫人放点口风给富商豪绅的女眷,以免当日场面冷落。至于高官大员间,属下认为不必特意传扬,由汪家自作主张即可。”张先生平日自称张某,郑重其事之时方自称“属下”。

    宋舫问:“张先生的意思是,由汪家出面,本官只是暗中推波助澜?”

    张先生颔首:“是,汪家义卖之事,按常理论必是好事,宋大人之所以顾虑,定是因为皇上精明过人,足智多虑,宋大人若参与太过,恐皇上认为您刻意逢迎,借皇后之殇为自已图谋,同样,若汪家行事浮夸,又有商人逐利,以皇后之名为自己宣扬的嫌疑。此两者必引起皇上大怒,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此事的出发点和度,最为关键。出发点是百姓感念皇后贤德,自发行善祭告上天,安渡圣魂往极乐世界。度,是行事须端庄大方,质朴肃穆,不浮嚣哗众。若两点俱备,事后您将此事奏报皇上,为汪家表功,并呈上细节,对向来爱民如子c此时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皇上而言,定是一大慰藉。龙心大悦之下,应会大力表彰汪家,随带嘉奖大人教化小民之功。虽然这个功看似不显,但以皇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人您在皇上心中的砝码必会增加。以皇上审人之慎,这个机会,失之可惜,所以值得一试。”

    宋舫点头道;“张先生说的是。那此事的关键端看汪家的行事如何了?”

    “是,如大人信得过,属下愿前往汪家接洽。”张先生自荐道。

    “若是如此,再好不过。”宋舫不禁喜道。张先生是宋舫最倚仗的幕僚,宋舫一路仕途平坦,其居功至伟,有他亲自把关,宋舫自然放心,且张先生平日深居简出,外人认识的不多,前往汪家最是适宜。

    “有劳张先生了。”宋舫深鞠一躬。

    “大人且安心歇息,待张某明日一去便知。”张先生也不虚言,当下告辞回房。

    宋舫回了房,见戚氏并未安睡仍在候他,便会心一笑,将张先生的话说给她听。

    戚氏自是放下心来。

    当日,同样的请柬被汪岐兰也送往了许多家。两江总督府c河运总督府c漕运总督府c江宁将军府c两淮盐运使司府,辗转了一日,扬州城内的封疆大吏c权贵之家的门房,都被汪岐兰拜访了个遍。

    秋桂注意到,只有知府家的请柬是用锦盒装的,里面还附了朵绒花,其余人家的请柬一概塞在锦袋当中,只有请柬本身,并无绒花。

    她忍不住问小姐缘由,小姐笑看了她一眼:“我们家的义卖,主要是筹措民间资金。只要知府夫人到,就已足够撑起颜面,同时也最为恰当。但,此事关乎孝贤皇后,若不曾邀请这些扬州城里的这些权重之家,便是我们无礼。所以,我们履行了告知的义务,但要他们派人到场,不是我小小商户所能奢望的。”

    原来如此。秋桂似是懂了,但好像又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

    汪岐兰在心里默默的添补一句:况且,这锦盒和簪花可要好多工夫和本钱哪,绒花坊来不及做,我也送不起呀

    如汪岐兰所料,她送往各大家的请柬,并没有像知府家的那么好运。一个中等商户的孤女,以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锦绣绒华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