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随父进京(19)(第2/3页)  大清第一镖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脸色苍白,面色不好,还经常捂个肚子,他不是肚子疼,他是胃疼,跟你爷爷一样的毛病,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汉手汉脚,既做男人,又做女人,兑下的毛病。”

    “是呢,有一次,我发现娘在偷偷抹眼泪。”

    昌永媳妇说了一声。

    “是啊,夫妻之道,自然是相互支撑,相互鼓气,你爹你娘他们支撑起这个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啊,你们可要多理解他们,多给他长脸,不要给他们丢脸才好。”

    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孙儿两口子说。

    “奶奶,我们现在明白了,爹带二把出去,是用心良苦的。可是——”

    她附在奶奶耳边,把媒人与翠兰娘找上门来的事,告诉了奶奶。

    “奶奶,依孙儿看,这事还得由您老人家亲自出马。”

    “好,那我就去看看,到底是谁在阻止二把出去。”

    就这样,左老夫人在昌永夫妇的搀扶下,来到了左文法夫妇屋里。

    “娘,怎么您老人家来了?”

    左文法夫妇赶紧上来搀扶老太太。

    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居然眼不聋耳不花,牙齿虽说掉了两个,却依然吃嘛嘛儿香。

    家有一老,全家为宝。

    全家人都为老太太能有这样的好身体而感到高兴。这也是左家福祚绵长,福德昌盛,受人敬重的一大原因。

    媒人和翠兰娘也赶紧搀扶老太太,给她让上座。

    “既然大家都在这里,好,难得这样全齐。各路人马都齐聚。儿子,来,把孩子们都叫过来,咱们就这里,是不是开个家庭小会,正当时候啊?”

    老太太坐定,满面风光地看一眼众人,神闲气定地对左文法说。

    “是呢,只不过儿子老让母亲操心了。儿子儿媳,应该让母亲颐养天年才对,哪是还敢烦劳母亲操心儿孙之事!”

    左文法一脸谦恭地说,他是四乡八里有名的孝子。

    孝子渠,本来就是出孝子地方。

    左王氏着昌永赶紧去叫回了二把和昌泰。

    一时间,左家人站了满满一层子。

    把老太太众星拱月似的,捧在中心。

    “亲家,你们家开家庭会,我们是外人,在的话,不太合适,还不如——”

    翠兰娘拉起媒人,就要走。

    “在吧,这已经是一家人了,听听也无妨。”

    翠兰娘其实是想听听老太太如何布置家事。

    佩服左老夫人的人可不止她一人,几乎全村人都很佩服这位老太太。只听老太太说:

    “咱们孝子渠呀,是个出孝子的地记,听说过吗,有个子夏,他的儿子为给子夏送寒衣,自己冻死在一条渠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孝子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咱不要愚孝,而要的是儿孙们向前看,向上看,向善看,永远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能力就往外扑腾,没能力就在家练功夫,今天练功夫,为的是明天有能力出去扑腾。只要有条件,就要往外面走,就要往高处走,往人前处努力。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男人,更要有这个雄心和胆量。左家的男人都不是孬种。一个出去了,扑腾下家业了,打下天地了,会把子侄儿孙,一个一个拖拽出去。这一次,如果大家都没什么意思的话,那就先让文法带二把出去,等过几年,再带出一个,再过几年,是不是全能带出去,就不是问题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好,就听老太太的。”

    “老太太,您年纪这么在了,脑子却这样清晰,眼光还这么高远,真叫我有些汗颜!刚才,我还为了闺女,阻挡二把出去呢。”

    翠兰娘拉着左老夫人的手,满面羞愧地说。

    “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清第一镖师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