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初入尘世 师命难违愁断肠(第2/3页)  覆海惊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手诛却,诸长老将他从太虚彻底除名,也算是依从了神尊的旨意。”

    罗文琪道“其实卓道宗被诸长老围攻,逃下山之后,诸长老并未将他从太虚除名。因念他虽一意孤行,却也是为本门的前途着想,只是大家意见不合才起争执。待他下山之后,诸长老仍盼他知错能改,回心转意,谁知后来,后来,哎!”

    文峰听罗文琪语气中大有惋惜之情,话中对卓道宗亦颇有同情之意,便哼了一声,大是不以为然,斥道“不管卓道宗本意如何,就算有千万般缘由,他也不该投入别派,泄露我太虚秘法!更何况他甘当走狗,引紫阳宫攻打太虚,将我太虚菁英几乎屠戮歹尽,若非赢天神尊慈悲,太虚门早已泯灭。这等不忠不义之徒,当真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罗师妹又何必替他惋惜。”

    众人想起当年天虚峰一战之惨,也觉文峰之言有理,祝文长却微微摇头,淡淡地道“当年之事,颇多隐情,便是当今的诸长老,当年也皆是低辈弟子,多不知其中机要。谁是谁非,也非我等所能评判,只是,据我所知,卓道宗当年只是借紫阳宫之刀欲重掌太虚,其实他并未真的投入紫阳宫成为紫阳门人。”

    文峰微微一愣,恍然道“哦,原来如此,我倒不知。不过,这倒也合情合理。想卓道宗独掌太虚几垂万年,威名播于北疆。紫阳宫当年声势远不及太虚门,那金玄坛当时初掌紫阳宫,无论如何都算卓道宗的晚辈。卓道宗是何等样人,怎会甘心居于金玄坛这后生小辈之下?”

    诸弟子平日里多闻师长谈及此事,诸长老谈起卓道宗之时,无不满面痛恨之色,可神情语气之中,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一丝敬畏之情。当年太虚门当真好生兴旺,威震北疆,稳居北疆第二大派,这其中大半要算是卓道宗的功劳。现如今,太虚门实力虽然更胜往夕,却多是靠六合星纹鼎c八极出尘杖和赢天神剑这太虚三宝之功。卓道宗当年全无臂助,却能将太虚门统领地那般兴旺,其雄才伟略,实非现今太虚诸长老所及。诸弟子想起这位太虚前掌门,心情也极为复杂,可说是痛恨c惋惜c敬畏等情兼而有之。此时听祝文长所言,原来卓道宗并未投入紫阳宫,不知怎地,各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叶澜见诸人各自沉思,良久无言,想来这门中内斗之事并不十分光彩,诸弟子当着自己这个外人,不便详谈此事,便有意岔开话头,问文峰道“这宝藏既是你太虚门人所留,怎地不当日便取了去,为何直等到今日,诸位才来此地?”

    文峰抬起手来,朝祝文长一指,朗声笑道“这还不是祝师兄了得!严乃真死后,所留法宝都留在了李师伯祖一脉,传给了他门下诸弟子,也就是祝师兄的师父c师叔等人。那严乃真除了法宝,还留下不少修真典籍c史书卷宗等物,便封存在了我太虚门的书库之中。那书库中典籍卷宗堆积如山,又有谁会逐一研读?是以两万余年间,竟无一人能够发现严乃真留下的书册之中还有这么一个宝藏的线索。偏偏祝师兄有这等耐心,竟能从这些沉年卷宗之中找出这宝藏的蛛丝马迹,真是了不起,祝师兄这等博闻强记,怎不去凡世考个状元,也好让我这做师弟的跟着风光风光!”说着哈哈大笑。

    祝文长并不以文峰的讥笑为意,径自说道“文师弟取笑了。说来也是事有凑巧。我蒙恩师错爱,赐予这青玉灵华尺,我知此宝曾是严乃真之物,便心存好奇,欲详知此人生平,就去书库之中找来了他所留卷宗,细心研读。其实我是心存侥幸,想看看书中是否载有这玉尺的运用窍门,也好在修行上省些力气。”

    “谁知窍门没找到,却被我找到了他在书中所留的诸多笔记。这些笔记写得颇为散乱,东写一段,西写一段,这本上写一些,那本上又写一些,实在无法连贯,我一时无事,便细细琢磨,将这些散乱的笔记拼凑起来,居然颇有所得。原来这些笔记除了一些修行心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覆海惊澜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