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老虎的往事(第1/3页)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老虎的往事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带兵出征辽东半岛平定公孙渊的割据势力,结果足足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才从洛阳走到辽东,可为什么花了这么久时间?

    当时司马懿率队从洛阳出发的时候,是坐船经黄河、漳河至邺城,但在那以后就只能下船,靠两条腿走路了。

    而且,因为士兵们走到辽东以后立即就要应付大战,所以途中还要注意保存他们的体力,不能走的太快。

    加上,军士行进,是要各自带自己的武器干粮甚至衣服行李的。在那样的年代里,对于这种长距离的负重行军,不论对将领还是普通兵士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时北上的士兵们肯定一路都在想:还是到邺城之前的行军轻松啊,有船坐多好啊!

    不止他们这么想,一代人杰司马懿肯定也这么想:这个时候,要是能开凿一条河就好了!

    这样的话,东北一旦有异动,中原王朝就可以迅速发兵了。

    说到底,公孙父子能够割据东北达五十年之久,时而宣布听从中原指挥,时而又宣布反叛,不正是因为拥有地利,加上当时三分天下,中原频繁用兵,曹魏大军不敢轻离中原么?

    当然,在三国时代,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开凿一条如此长度的运河,在人力和财力上都不是未能一统天下的曹魏所能承担的。

    不过,总有雄才大略的人愿意这么做。

    五百年后,隋炀帝杨广凿通了自洛阳至涿郡(今北京)的运河。

    这段路,司马懿走了整整一百五十天。同样的的路,大运河修好之后隋炀帝也走了一遍,只花了五十多天时间。

    从整个中国的历史来看,隋朝大运河对于沟通中国南北,促进民族交流,维护国家完整统一,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而对于当时大唐长安城的那些达官贵人们而言,运河带来的便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经由大运河,来长安城里南来北往的手艺人多了,南北各类特色吃食在京也可尝到了。

    :-)

    唐人爱吃鱼脍,这是一道来自江南的名菜。

    鱼脍就是细切的生鱼片,通常用鱼为鲤鱼、鲫鱼和鲈鱼。新鲜透明的薄切鱼片在布上晾干后,切丝,拌上葱姜丝、蒜、芥末、酱醋等食用。

    “这脍丝切得越薄越好,越能显示出操刀者的技艺。吃起来才能入口即化。”裴律虎说得是眉飞色舞,“这家鱼脍的大厨,姓专,他切的脍丝轻薄得能被嘴吹起。有一天,空中突然狂风暴雨,一阵惊雷后,他切所有的脍丝都化作蝴蝶翩翩飞去。从此以后,他的本名大家都忘了,而长安城里的人都称他为圣手飞蝶专脍。”

    自前日遇见柴令虎,又被尉迟仙儿误会之后,裴律虎一直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他先是在床上闷着被单躺了一天,然后今天还是被听歌叫上裴铁柱一起把他拉了起来,先是去殿前参与操练了一番,又被拖出来逛逛大街,用听歌的话,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多晒晒太阳,自然心情就好了。

    一路上,裴律虎依旧两眼无神。

    听歌想着宽慰他几句,于是就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我这两日在宫里没遇见尉迟仙儿”,说完停了下来,看了看裴律虎,见他没有反应,又继续说到:“等我遇到她,一定会帮你解释清楚的”。

    裴律虎有气无力地应了声:“哦”。

    听歌想着给裴律虎鼓鼓劲,便伸出手用力搂住他的肩膀,提高音量说到:“放心吧,以我的经验,我相信,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误会。”

    裴律虎依旧无精打采地随口说到:“你的什么经验啊”。

    “哦,有次,村里一对一向恩爱的夫妻吵架,后面才发现是误会,就是我给劝和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最新章节 下一页